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42103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3
《其他(心得)之浅谈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技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其他论文之浅谈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技巧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变得为学生所乐于、易于接受,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从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该达到如下要求: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练 在讲课时,教师要尽量使用准确的概念,作出科学的分析、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积极打开学生的思路,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录音机(
2、耳朵)”“磁带”上留下深刻的痕迹。如果教师概念含糊不清,判断模棱两可,推理自相矛盾,便会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正像学生对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效果的反映那样:“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必须准确而严密。所谓精练,即用较少的语言清楚地表达丰富的内容。学生最公平,他们说,某老师简短几句话,把复杂而抽象的内容说得一清二楚,甩笔记下来便是文章。如果教师的语言拖泥带水,语病丛生,不仅影响学生掌握知识,还会把不良习惯传染给学生。还是学生公平,下课了,他们议论:某老师的语言“油”太少,“水”太多,真称得上啰唆先生。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放
3、弃听课,专门用笔点记教师语病的次数。几十分钟,仅“嗯、啊、这个”等语病多达几百次。学生的精力和时间白白地被教师的语病浪费了,还讲什么“传道、授业、解惑”呢? 二、教学语言要充满激情,富于感染力 从审美的角度看,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丰富感情的课。现行语文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但是,由于其中相当一部分篇目的内容同当今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加上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十分有限,其认知水平、审美情趣又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使这些作品的内容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须借助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力。重视感情
4、是人的通性。许多典范之作之所以典范,恰恰也是能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像诸葛亮的《出师表》、朱自清的《背影》、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些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师在讲解这些作品时,首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对所教内容融会贯通,然后以饱含激情的语言渲染出教材或悲壮、或凝重、或热烈、或凄清的真实情境,不仅可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这种特定的教学氛围,还会不断地诱发教师的灵感,以至于妙语连珠,意趣横生,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分析更加生动、透彻而充满情趣。这样,就会有效消除学生和作品之间时代、地域、感情等方面的隔膜,使学生受到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乐于接
5、受教学内容。 三、教学语言要富于变化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长期运用自己习惯了的那种单一的表达方式去讲解或提问,肯定容易导致学生厌倦,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其实,教材中不同的文体本身就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即使是同一类文体也由于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同而异彩纷呈。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心理,不断变换自己的表达方式,把每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尽力体现出来。就一节课而言,教师也可不断变换自己的语调和语气,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时而活泼、时而严肃……便可激起学生的兴趣。讲解是如此,提问也是如此,教师不要总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居高临下地发问,适当变换一
6、下角度,效果会大不一样。我在教杜甫的名作《春夜喜雨》时,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说:“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春雨悄然而降的喜悦心情,对于这一点,全诗别的句子我都能理解,唯独不明白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与‘喜’字究竟有什么联系,谁能帮我解答这一疑问?”由于教师站到了学生的立场上说话,首先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新颖;同时,问题有一定难度,诱发了学生积极探求的欲望,人人力争帮助教师解决眼前的疑难,从而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积极状态。 由此可见,语言表达形式的新颖多变,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有利因素。当然,提高
7、教师课堂语言表达技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领会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给学生留有充分学习、掌握语言的余地。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体现一个“精”字,不但讲解要精,言简意赅,而且还应该极具启发性,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这样才能把教师课堂语言表达技巧,转化为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