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巧用“题组练习”,促进“学困生”成长.doc

数学(心得)之巧用“题组练习”,促进“学困生”成长.doc

ID:55440445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3

数学(心得)之巧用“题组练习”,促进“学困生”成长.doc_第1页
数学(心得)之巧用“题组练习”,促进“学困生”成长.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数学(心得)之巧用“题组练习”,促进“学困生”成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数学论文之巧用“题组练习”,促进“学困生”成长【摘要】:在教学“问题解决”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当教师讲过的应用题题型,学生都会做,可稍微一变,学生就不会做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会机械地套用某一种“问题解决”的模式进行凑答案……要改变在学习“问题解决”上有一定困难的“学困生”,教师可以巧用“题组练习”,促进“学困生”成长。【关键词】:“题组练习” “学困生” “问题解决”【正文】:一、研究背景:在教学“问题解决”中,我们常发现: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题型,学生都会做,可“稍微一变”,学生就不会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会机械地套用某一种“问题解决”的模式进行凑答案……为此,这部分

2、学生对于“问题解决”的分析能力较低,理解题意较差……就这样,“学困生”就产生了。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如何为“学困生”在“问题解决”的方面上寻找出路,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呢?本人结合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在“问题解决”中巧用“题组练习”,能促进“学困生”成长。二、在“问题解决”中设计“题组练习”,对“学困生”有什么作用?(一)在“问题解决”中设计“题组练习”能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让“学困生”乐于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学困生”对于稍复杂的题目,常表现分析能力差,接受能力较低,甚至出现“凑数”乱做的情况,那么教师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针对“学困生”这种情况,本人是有目的

3、、有针对性地设计“题组练习”,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P99《用连乘解决问题》(例题的内容)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本人一开始这样设计:先复习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较为简便。再新授例题直接让学生思考: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要先求出什么?如果这样设计难度过大,不利于“学困生”的学习,那怎样处理这个问题要有利于“学困生”掌握新知识?于是,本人试用“题组练习”降低“学困生”学习的难度,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三年级下册P99《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教学片断:1、通过复习让学生明确: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较为简便。①李叔叔运来了

4、5筐苹果,平均每筐苹果重40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②三(1)的学生平均分成8个小组坐,每个小组坐6人,一共有多少人?(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知道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较为简便,也为新授作下铺垫作用。) 2、通过“题组”的形式降低学习的难度。(如下图) 点击下载此文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