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37446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13
《语文(心得)之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论文之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设计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设计 刘素霞口语交际,主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日常交际的能力。 其实,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口头表达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语言训练。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不仅包括书面表达能力,还包括口语交际能力。《全日制九年义务课程标准》中明文规定“鼓励在各科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能力,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把口语交际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体现了语文教改的全新理念,而且符合语文课程的言语性和工具性
2、特征。我们既要培养他们具有真才实学,又要使他们具备出色的口才,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 激发学生说话兴趣,在学生说话后要有鼓励性的评价,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在组织讲话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按照说话训练整体规划,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要善于设计适合不同程度、不同年龄学生感兴趣的说话题目,因势利导,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这样使学生把长期的、严格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转化为自觉自愿的、富有情趣的情景对话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获得口语水平的提高。 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练习怎样设计呢?,笔者就此结合自己的教学
3、实践,谈谈体会:(一)课前口语交际的设计:课前三分钟口头作文,教师可选择学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也可以不定专题,不限范围,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准备内容,列出提纲,打好腹稿,每堂语文课前,让轮到的学生上台作三分钟的演讲。接着大家评议,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办法,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这样的演讲不但使学生得到锻炼口才的机会,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吸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一举多得。 1、讲故事:六年级时,我主要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一位同学讲成语故事,其他同学猜是什么成语;有时一位同学讲寓言故事,其他同学讲该寓言
4、故事告诉什么道理;我还鼓励同学们编写寓言故事,或根据已有故事进行新编,要求故事要编得合情合理,有深意,情节有起伏,再选出好的故事书写成文。2、描写人物:七年级时,我主要采取描写人物的形式。我请同学介绍本班同学或老师,要对所介绍的同学或老师进行描写,突出人物个性,其余同学猜出被介绍者,老师作简单的评价。不少同学都能抓住被介绍者的特点,描述得生动逼真,活灵活现。3、结合话题进行训练:八年级时,我主要采用结合话题进行训练的方式。话题作文它能给学生创造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话题有:我、学校、同学、老师、生命、感恩、地球、环保、旅游、假如我是…轮到演讲的同学在上课前准备,课前三分钟演讲。虽然准备的时间只有
5、几分钟,但是,大多数同学都能围绕话题,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二)课内口语交际的设计: 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设置最佳“语境”,创设一种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的气氛。1、朗读:朗读可使口语得到严格的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课内安排朗读指导课,讲授朗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朗读内容:包括课文和课外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诗歌、小说。形式上可采用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朗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也可使学生的口齿、声带得到锻炼,从
6、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 2、复述:对于阅读完一篇新文章,需要了解其大意,对其进行复述。复述时可以详细也可以简要。复述可对原文语句作适当变动,但不能改变课文原意,要表达出原文内容的重点和语言风格。也可让学生借助于编写提纲、概括段意、列小标题等来理线索、抓重点、略次要,运用原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复述。如《和田的维吾尔》。创造性复述是增添内容的叙述,有变换人称、变换体裁、变换结构等复述。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开展思维活动,以取得运用知识、发展智力的效果。如《七根火柴》可采用第一人称来复述;也可采用博物馆讲解员的身份来复述。3、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这也是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中变“一
7、言堂”为“群言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由机械性、意义性训练,过渡到创造性训练。(1)提问可以是简单的:要求学生重复课文中现有语句表达的内容,加深记忆,如文言文中一些重点的文言词;一篇文章的主旨等。(2)提问可以是理解性的: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用自己的话来答题,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人物的感情上,往往起到牵一发而动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