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

ID:5542482

大小:3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17

第15讲  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_第1页
第15讲  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_第2页
第15讲  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_第3页
第15讲  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_第4页
第15讲  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5讲  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5讲 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第1讲 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考点1碳族元素1.碳族元素的化合价碳族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和+4,其中碳、硅、锗、锡的价化合物较稳定,而铅的价化合物稳定。由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升降研究碳族元素的物质,其性质规律如下:(1)碳族元素的单质以为主,如碳、硅都被氧气氧化。碳作还原剂,温度越高,还原性,高温时碳可还原氧化铜。锡、铅都能与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等。(2)价化合物有还原性。如高温时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Fe23、u等)。(3)价化合物有氧化性。如2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Pb2在化学反应中是强氧化

2、剂等。2.除去、2气体中混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1)(2):通过盛有的洗气瓶。(2)2():通过盛放的硬质玻璃官。(3)2(2):通过盛放的硬质玻璃管。(4)2(S2):通过或。()2(Hl):通过。(6)2(H2S):通过。[例1](2007年东)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爆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1)若气体入口通入和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u,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

3、置的连接顺序为(填代号)。能验证氧化产物的现象是。(2)停止和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2,并用2氧化乙醇。此时,活塞a应,活塞b应。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填代号),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改加浓氨水,圆地烧瓶内改加NaH固体,E内装有铂铹合金网,按A→G→E→D装置程序制取干燥氧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现出,证明氨气具有性。[解析](1)根据实验要求,A装置中通入的气体为和

4、2的混合气,在A中,2被氢氧化钠吸收,若要获得纯净干燥的,需要选取装置,证明2被除尽,然后通过盛有浓硫酸的B除去水蒸气,要验证的还原性,需要装有u的装置E,验证的氧化产物2,还需要装置,最后需要F除去为反应的。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EF,能验证的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AB之间的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装置中溶液变浑浊。(2)停止通入和2的混合气体,需要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此时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2与NaH反应生成的)反应,反应生成的2气体进入E中,并与与Na22反应产生氧气,氧气通过D除去可能存在的2,通过

5、B除去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氧气,氧气氧化乙醇的条是需要加热且有铜做催化剂,因此需要加热使乙醇挥发,并且加热,使氧气与乙醇蒸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3H2H+22H3H+2H2。(3)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并且在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中的H—的浓度增大,这些因素均能浓氨水中的化学平衡:NH3+H2NH3•H2NH4++H-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浓氨水中的氨气放出。根据常识可以判断出在E中出现的红棕色气体应该是N2,由氨气和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判断氨气被氧化生成N2氨气体现出的是还原性。

6、【答案】(1)ABEFAB之间的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同的装置中溶液变浑浊(2)关闭打开2H3H2H+22H3H+2H2(3)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氧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H-增大了氨水中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②还原【方法技巧】本题得分的关键是应明确实验目的:证明混合气体中有和H2。要想达到目的,只能利用它们的还原性将之转化为2和H2检验,同时又要防止2和水蒸气的干扰,所以,用和H2还原u之前,必须首先除去2和水蒸气。本题应先解决第(4)

7、问。考点2碳酸盐性质的一般规律1.溶解性规律:碱金属的正盐溶解度酸式盐(如:Na23NaH3);碱土金属(第ⅡA族)的正盐溶解度酸式盐〔如:a3a(H3)2〕。2.稳定性:难溶性的碳酸盐、(NH4)23及酸式盐受热;可溶性的碳酸盐较稳定,受热;一般说:稳定性大小顺序为正盐酸式盐。3.酸式盐与碱反应时的产物要根据相对用量判断。如在a(H3)2溶液中滴加NaH溶液:a(H3)2+NaH(NaH少量)a(H3)2+2NaH(NaH过量)4.32-和H3-的检验(1)32-的检验方法:向待检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溶液,生成,再加入,白色

8、沉淀又溶解,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则检得溶液中有32-。(2)H3-的检验方法:向待检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的可溶性盐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如等)溶液,溶液中逸出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溶液中有H3-。[特别提醒]:①检验32-:试剂al2溶液也可用a(N3)2、Bal2、Ba(N3)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第15讲  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5讲 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第1讲 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考点1碳族元素1.碳族元素的化合价碳族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和+4,其中碳、硅、锗、锡的价化合物较稳定,而铅的价化合物稳定。由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升降研究碳族元素的物质,其性质规律如下:(1)碳族元素的单质以为主,如碳、硅都被氧气氧化。碳作还原剂,温度越高,还原性,高温时碳可还原氧化铜。锡、铅都能与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等。(2)价化合物有还原性。如高温时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Fe23、u等)。(3)价化合物有氧化性。如2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Pb2在化学反应中是强氧化

2、剂等。2.除去、2气体中混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1)(2):通过盛有的洗气瓶。(2)2():通过盛放的硬质玻璃官。(3)2(2):通过盛放的硬质玻璃管。(4)2(S2):通过或。()2(Hl):通过。(6)2(H2S):通过。[例1](2007年东)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爆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1)若气体入口通入和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u,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

3、置的连接顺序为(填代号)。能验证氧化产物的现象是。(2)停止和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2,并用2氧化乙醇。此时,活塞a应,活塞b应。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填代号),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改加浓氨水,圆地烧瓶内改加NaH固体,E内装有铂铹合金网,按A→G→E→D装置程序制取干燥氧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现出,证明氨气具有性。[解析](1)根据实验要求,A装置中通入的气体为和

4、2的混合气,在A中,2被氢氧化钠吸收,若要获得纯净干燥的,需要选取装置,证明2被除尽,然后通过盛有浓硫酸的B除去水蒸气,要验证的还原性,需要装有u的装置E,验证的氧化产物2,还需要装置,最后需要F除去为反应的。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EF,能验证的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AB之间的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装置中溶液变浑浊。(2)停止通入和2的混合气体,需要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此时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2与NaH反应生成的)反应,反应生成的2气体进入E中,并与与Na22反应产生氧气,氧气通过D除去可能存在的2,通过

5、B除去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氧气,氧气氧化乙醇的条是需要加热且有铜做催化剂,因此需要加热使乙醇挥发,并且加热,使氧气与乙醇蒸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3H2H+22H3H+2H2。(3)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并且在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中的H—的浓度增大,这些因素均能浓氨水中的化学平衡:NH3+H2NH3•H2NH4++H-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浓氨水中的氨气放出。根据常识可以判断出在E中出现的红棕色气体应该是N2,由氨气和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判断氨气被氧化生成N2氨气体现出的是还原性。

6、【答案】(1)ABEFAB之间的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同的装置中溶液变浑浊(2)关闭打开2H3H2H+22H3H+2H2(3)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氧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H-增大了氨水中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②还原【方法技巧】本题得分的关键是应明确实验目的:证明混合气体中有和H2。要想达到目的,只能利用它们的还原性将之转化为2和H2检验,同时又要防止2和水蒸气的干扰,所以,用和H2还原u之前,必须首先除去2和水蒸气。本题应先解决第(4)

7、问。考点2碳酸盐性质的一般规律1.溶解性规律:碱金属的正盐溶解度酸式盐(如:Na23NaH3);碱土金属(第ⅡA族)的正盐溶解度酸式盐〔如:a3a(H3)2〕。2.稳定性:难溶性的碳酸盐、(NH4)23及酸式盐受热;可溶性的碳酸盐较稳定,受热;一般说:稳定性大小顺序为正盐酸式盐。3.酸式盐与碱反应时的产物要根据相对用量判断。如在a(H3)2溶液中滴加NaH溶液:a(H3)2+NaH(NaH少量)a(H3)2+2NaH(NaH过量)4.32-和H3-的检验(1)32-的检验方法:向待检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溶液,生成,再加入,白色

8、沉淀又溶解,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则检得溶液中有32-。(2)H3-的检验方法:向待检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的可溶性盐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如等)溶液,溶液中逸出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溶液中有H3-。[特别提醒]:①检验32-:试剂al2溶液也可用a(N3)2、Bal2、Ba(N3)2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