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24811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2
《如何做好新生家访工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做好新生家访工作每年9月,总有一批宝宝要开启他们新的成长历程——幼儿园生活。对于宝宝们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适应得好,宝宝哭闹少,情绪好,身体棒;适应得不好,宝宝哭闹厉害,情绪紧张,身体抵抗力也跟着下降。很多家长很想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可又不知道从何做起,这时,我们老师可以怎样做,帮助到家长和小朋友呢? 去年我接手的小班新生,较快的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哭闹现象一天比一天少,班级也很快建立了初步的常规,我认为开学前的家访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小班新生入园前的家
2、访工作我们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放暑假前的电访。主要内容是告诉家长在假期的这两个月里,怎样帮助自己的宝宝做入园前的准备。入园前的准备包括:1、生活自理能力准备。请家长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尽量的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自己动手吃饭,学习蹲便坑,练习自己脱裤子提裤子,会端着杯子喝水等等。学会了这些技能,幼儿来到集体里他有能力更好的照顾自己,也可以减少刚到集体里的无助和不安。2、幼儿心理上的准备。大人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都会有些忐忑不安,何况三岁的孩子,因此,请家长要帮助幼儿做一些心理上的准备。主要有
3、:(1)多带幼儿到幼儿园附近走走,看看幼儿园的小朋友是怎样在幼儿园活动的,顺便也熟悉熟悉自己幼儿园的环境。(2)家长多向幼儿介绍幼儿在园一天的生活,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吃完中饭要午睡,睡完觉吃午点,吃完午点玩一玩妈妈就来接了。让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有一定了解,心理上也就没那么恐惧了。(3)平时多和孩子玩玩“上幼儿园”的游戏,让幼儿从游戏中得到鼓励和幼儿园很快乐的印象,在心理上认为上幼儿园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比较向往上幼儿园。3、幼儿物品方面的准备。请家长在购买幼儿衣物时,一定挑舒适简单的衣物,便于幼
4、儿入厕,因为有时幼儿会很急尿才去厕所。另外准备好名字条,并在入园前缝到幼儿的衣服、毛巾、书包等需带回园的物品上。这三方面的准备我们在放暑假前就告知家长,让家长明白这样做的目的,并有较充裕的时间去完成。小班新生入园前家访工作的第二步是开学前的上门家访。上门家访的目的有三个:1、详细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及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和身体情况。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孩子的情况,主要包括,孩子进餐饭量的多少,有无禁忌食物,咀嚼的能力怎样,能否自己动手吃,有无午睡习惯,午睡中是否需要把尿,有没有抱着某一物体才能入睡的嗜好,需要
5、解便时是否会主动说或者肢体语言会发出什么讯号,身体状况怎样,照顾方面有没有特别要注意的事项等等,并做好仔细的记录,因为第一次接触,对孩子还不熟悉,很容易忘记,也有可能张冠李戴,因此做好笔记非常必要。2、与孩子沟通交流,建立初步的感情。我们一般会与孩子进行对话,伺机对孩子进行表扬,并准备一些小贴纸之类的小礼物送给孩子,让孩子感觉这个老师有趣,并很喜欢自己,在心里对老师有好感,愿意再接触老师。另一方面也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更好的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帮助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3、向家长交代一些需配合的事项。包
6、括:(1)书包里准备4~5件衣服,2~3条裤子,隔背毛巾4~5条,另准备装脏衣服的胶带一个。(2)早上幼儿哭闹回园无法进餐,但为了保证幼儿的营养摄入,建议家长最好把早餐安排在家吃,但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哭闹时呕吐。(3)送幼儿回园时,一定高高兴兴的和幼儿再见,不要一步三回头,给幼儿的感觉是爸爸妈妈很放心的离开。(4)下午接孩子的时间我们逐步过渡,第一、二周3:30接,第三周4:00接,第四周4:30接。在孩子稳定的情况下逐步将放学时间延至正常时间。(5)由于幼儿适应新环境,白天在园午睡幼儿不一定睡眠质
7、量高,睡的时间可能也没那么长,那么请家长晚上把入睡时间提前,以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增强幼儿的抵抗力。(6)放学后与幼儿的谈话,一定要从正面引导幼儿,例如“你今天一定交到新朋友了吧?”“哇,老师给你奖贴纸了,老师很喜欢你对吧?”“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是不是比家里更好玩?”而不要问:“今天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呀?”之类的,要让幼儿感觉到,在家长的心里幼儿园是一个很安全、很有趣的地方,家长的心理会影响幼儿,能帮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7)开学后,在幼儿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坚持每天送幼儿回园,不要送
8、两天休息一天,这样会延长幼儿的适应期。正因为这两次开学前的家访,让幼儿和家长在小朋友上幼儿园之前做了各个方面的准备,包括物质方面、技能方面、心理方面的准备,才非常顺利的帮助了幼儿适应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幼儿园集体生活。这是我自己的部分做法,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新生小班的工作有一些帮助和启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