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doc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doc

ID:55421120

大小:12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5-12

上传者:U-24717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南京市九龙中学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和碱各自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2)知道酸和碱的腐蚀性,能熟练取用酸和碱及其溶液。(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过程与方法:(1)通过浓硫酸、氢氧化钠的强腐蚀性和浓硫酸的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活动,探究——寻找指示剂,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3)通过几种常见的酸和碱化学性质的探究比较,能简单的归纳出酸和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4)通过酸和碱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探究,知道溶液导电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2)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2、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寻找指示剂得探究。3、认识身边的物质,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物质。难点: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也具有相似得化学性质。课时建议5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呼气比赛创设情境(第一课时)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呼气比赛)投影播放比赛内容和具体操作步骤:(各小组推荐一代表)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2、小心的用饮料管向试管中呼气。3、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呼气比赛观察现象讨论交流分析原因以比赛得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下面得出科学猜想和探究做好准备。温故知新导入新课(讲解)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我们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变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酸和碱,请大家阅读教材P48第一段和“资料”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投影)1、通过阅读教材,你对酸、碱有哪些进一步得了解?2、你所知道的酸、碱有哪些?边听边回忆已有知识,阅读教材,思考并讨论投影出的两个问题。使学生温故而知新。阅读训练,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归纳总结统一认识(归纳、汇总)1、常见的酸有、、、等。从名称上判断最后一个字都是“酸”,即“某酸”;从结构上看都含有氢元素。2、常见的碱有、、、等。从名称上看都叫“氢氧化某”;从结构上看都含有氢氧根(OH)。(归纳、总结要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不形成完整的概念。)与教师一起归纳、总结。学会寻找物质间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引导实验探究提高科学素养探究活动一:通过刚才的呼气比赛我们发现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现的问题,提出猜想,并用事先准备好的药品和仪器进行实验探究,设计并完成探究报告。教师适当的引导,可能出现的猜想有:1、其他酸(如盐酸、硫酸、醋酸等)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碱类(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等)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若能,变成什么颜色?3、其他物质的溶液遇到酸或碱是否也会发生颜色的改变?……猜想式探究报告:假设或猜想验证方法及操作过程实验现象结论及其原因新的发现或疑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猜想、实验验证。设计并完成探究报告。充分开发教材资源,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猜想,并进行科学探究,形成良好的科学意识。熟悉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引出指示剂的概念并会利用身边的物质寻找指示剂,进行科学实验。学会设计并完成猜想式的探究报告。归纳总结将各组猜想及验证的结果进行交流总结:1、其他酸(如盐酸、硫酸、醋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碱类(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等)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讲解)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酸红碱蓝),说明它对酸或碱起到一种指示作用,这种能跟酸或碱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如:紫色石蕊试液就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组内、组间、师生交流培养合作和资源共享意识、提高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得出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完成表格通过大家的实验探究我们还发现:3、无色酚酞试液及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的酒精浸出液遇到酸或碱溶液,也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如下表所示:酒精中酸溶液中碱溶液中酚酞溶液无色无色红色大红花粉红色橙色绿色紫罗兰紫色红色蓝色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皱菊无色无色黄色聆听其他组同学关于寻找新的指示剂的实验探究汇报,共同完成表格。将知识归纳总结,形成系统。 运用知识巩固提高(随堂练习)1、上表列出的五种物质中,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有(填名称)。2、小明在厨房中取少量白醋滴入大红花的花汁中,他看到的现象为。3、各小组桌上都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请对该无色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并根据本节课探究出的酸碱指示剂对你组的猜想进行验证。猜想(假设)操作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及结论思考、讨论。实验验证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指示剂的认识,最后通过一个探究性的实验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推陈出新导入新课(第二课时)(讲解)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些常见的酸,现在我这儿有一瓶盐酸和一瓶硫酸,它们具有怎样的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常见酸的性质。听讲解导入新课,将上节课的知识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衔接。(展示)盐酸和硫酸观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媒体辅助引导观察(引导)引导学生根据实物和投影的内容进行观察分析。播放实验录像(分别在两个已凋零的天平上放上敞口的浓烟酸和浓硫酸,称出起始质量,就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并让学生完成表格。(投影)浓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打开瓶盖现象原因气味敞口久置现象原因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及通过观看录像,探究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并进行对比,完成表格。通过实物的展示,配以媒体的辅助,使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分析讲解如果浓盐酸和浓硫酸都敞口放置,溶液的质量会如何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如何改变?通过观察和观看录像我们发现: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挥发出的氯化氢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瓶口形成白雾。因此,敞口久置后质量会减轻。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无挥发性,所以打开瓶盖,瓶口没有白雾,但敞口久置于空气中,会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引起质量增加。通过适当的分析讲解使知识条理化。 联系实际共同实验得出结论引起反思讲解某地一大学生用浓硫酸泼熊的报道,播放有关浓硫酸毁容的电视画面。(讲评)用浓硫酸泼熊和毁容都说明了这些人缺乏珍爱生命的观念和法律意识,同时也体现出浓硫酸强烈的腐蚀性。聆听报道,观看画面,产生感想,进行评论。让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能够珍惜生命,遵纪守法,从而引出浓硫酸的腐蚀性。(演示)[实验10-3](适当让几个同学上讲台作教师的助手,共同参与实验。)实验内容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用木棒蘸浓硫酸将浓硫酸滴到布上一段时间后的现象结论或原因启发设疑过渡(讲解)从试剂店购得的硫酸一般是98%的浓硫酸,而平时使用的硫酸通常是稀硫酸,那怎样把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呢?(许多同学可能会说“容易,加点水不就行了吗?)思考、回答。引出浓硫酸的稀释。对比实验(演示实验)按学生猜想,照教材P52图10-5装置小心进行实验。(讲解)通过实验大家不难发现,简单的向浓硫酸中加点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浓硫酸在稀释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热,使水沸腾,带动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危及人身安全。那么,正确的稀释方法应该怎样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52后看我和××同学一起演示。观察现象。触摸锥形瓶的外壁,感受温度改变的情况。通过实验证明学生的猜想错误以及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激发学生探究正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的欲望。总结方法(演示实验)按照教材P52图10-6装置小心进行实验。(提问)这两个实验在装置上和操作顺序上有哪些不同?你能将正确的操作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出来吗?(小结)稀释浓硫酸时应该:酸入水(或大入小),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强调)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热量的散发,防止液体暴沸,发生危险。观察实验。讨论交流。主动回答。领会、记载。通过正误对比实验强化安全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意识,利用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安全教育(提问)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万一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结论)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思考、讨论。阅读教材。使学生懂得一些安全常识。 承上启下(提问)(1)用大量水冲洗的目的是什么呢?(使浓硫酸稀释且带走稀释时放出的热量。)(2)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目的又是什么呢?(引导实验)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再逐滴滴入5%的碳酸氢钠溶液,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讨论、交流。主动回答。动手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第一个问题很容易解决,但到第二个问题时就会遇到困难,产生疑惑。教师设计实验,为学生解疑的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很自然地过渡到酸的化学性质的探究上。实验探究((第三课时)通过上节课处理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实验我们发现稀硫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下面各小组就以盐酸、硫酸为例,按照投影的内容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分析及结论与紫色石蕊试液与无色酚酞试液镁与稀盐酸镁与稀硫酸锌与稀盐酸锌与稀硫酸铁与稀盐酸铁与稀硫酸铁锈与稀盐酸铁锈与稀硫酸小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归纳总结(讲解)通过同学们的实验,我们就会发现:1、盐酸、硫酸等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酸能与指示剂反应。2、镁、锌、铁等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酸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前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3、盐酸、硫酸中生锈的铁钉上的铁锈都逐渐溶解,溶液均变成黄色,说明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因此,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如铁锈。与教师一起总结,适当记录。将学生探究得到的零散认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既准确,又系统化。 总结交流要求各小组以“这节课的收获”为题,展开讨论,派代表上台演讲。交流、演讲。以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实物展示导入新课第四课时(展示)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各一瓶。(提问)这四瓶物质中哪些属于酸,哪些属于碱?(过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我们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碱,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们的性质,并以它们为例通过实验来探究碱的化学性质。观察、思考。导入新课。精心指导小心验证细心观察大胆交流(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4-55有关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做以下几个实验,完成表格:1、取两支表面皿,用镊子夹取一小块氢氧化钠放在其中一只表面皿上,用药匙取少量氢氧化钙放在另一只表面皿上,观察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颜色、状态以及一段时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2、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再加入等量的水,振荡,使它们充分溶解,静置后观察现象。3、取一只蒸发皿,加入适量的水,用镊子夹取一块生石灰小心地放入蒸发皿中,观察现象。(表格发到每个小组)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式俗名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腐蚀性特性制备(组织交流)将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通过视频展示台在全班交流。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完成表格。通过指导学生实验,既让他们了解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还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资源共享意识。展示播放(展示、播放)展示被氢氧化钠溶液腐蚀的鸡爪,播放建筑工人用石灰浆粉刷墙壁的画面。观看画面介绍氢氧化钠的腐蚀性比氢氧化钙的强。归纳总结(总结)1、氢氧化钠为,化学式为,溶于水,有很强的,所以又叫、、,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氢氧化钠还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因此,可作某些气体的。那么,氢氧化钠应该怎样保存呢?。2、氢氧化钙又叫或,化学式为,是固体。建筑工地从石灰窑买来的石灰是生石灰(CaO),加水就得到熟石灰,方程式:,反应放出的热量足以使鸡蛋煮熟。氢氧化钙也有。3、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大于氢氧化钙的腐蚀性。与教师一起总结,适当记录。将学生探究得到的零散认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既准确,又有系统化。 引出探究(过渡)接下来我们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例,通过实验来探究碱有哪些化学性质?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报告组内分工,准备进行实验探究。引出探究。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分析及结论与紫色石蕊试液与无色酚酞试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小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归纳总结(讲解)通过大家的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总结交流,我们发现:和酸一样,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1、碱能与指示剂发生反应,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碱还能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与教师一起总结,适当记录。将学生探究得到的零散认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既准确,又系统化。设疑过渡实验分析第五课时(讲解)通过两节课的实验探究,我们发现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什么原因呢?(指导实验)请大家按照教材P56图10-10的改进装置,根据[实验10-9]的内容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液体名称分析原因灯泡发光的有不发光的有(说明)改用学生电源和1.5V小灯泡,采用并联电路。石墨电极和烧杯一定要清洗干净,否则,残留在烧杯和电极上的杂质溶解在酒精或蒸馏水中,一旦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也会使灯泡发光。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找到能导电的液体和不能导电的液体,但原因却不是很清楚。思考原因。动手实验。用脑分析。以两节课探究的结果来设疑,让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引发学生的思考,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习惯。动画演示找寻原因(引导)观看教材P56图10-11。(演示)盐酸、氢氧化钠等在水中解离过程的动画课件。观看图片和课件。通过图片分析、动画演示,使学生深刻体会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讲解)从图10-11和动画我们可以看出,盐酸、硫酸等酸溶液都能解离出氢离子,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溶液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正是由于这种结构上的相似,所以不同的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也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仔细听讲,细心体会。 板书设计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一、常见的酸和碱1、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等。2、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铝[Al(OH)3]、氨水(NH3·H2O)。二、酸碱指示剂:能跟酸或碱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石蕊试液:酸红碱蓝酚酞试液:碱红酸不变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比较浓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打开瓶盖现象瓶口有白雾无明显现象原因有挥发性无挥发性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刺激性气味敞口久置现象质量减小质量增大原因有挥发性有吸水性四、盐酸和硫酸的用途用途盐酸(HCl)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硫酸(H2SO4)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五、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内容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用木棒蘸浓硫酸将浓硫酸滴到布上一段时间后现象纸张的笔画部分变黑木棒上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滴到酸的布由黄变黑,容易破损。结论或原因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能使纸张、木条、布甚至皮肤脱水而腐蚀。启发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六、浓硫酸的稀释口诀:酸入水,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七、酸的化学性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分析及结论与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紫色石蕊遇酸变红,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与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镁与稀盐酸产生气泡Mg+2HCl=MgCl2+H2↑酸+金属→盐+氢气镁与稀硫酸Mg+H2SO4=MgSO4+H2↑锌与稀盐酸产生气泡Zn+2HCl=ZnCl2+H2↑锌与稀硫酸Zn+H2SO4=ZnSO4+H2↑铁与稀盐酸产生气泡Fe+2HCl=FeCl2+H2↑ 溶液变成浅绿铁与稀硫酸Fe+H2SO4=FeSO4+H2↑铁锈与稀盐酸铁锈消失溶液变黄Fe2O3+6HCl=2FeCl3+3H2O酸+金属氧化物→盐+水铁锈与稀硫酸Fe2O3+3H2SO4=Fe2(SO4)3+3H2O氧化铜与稀盐酸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绿CuO+2HCl=CuCl2+H2O氧化铜与稀硫酸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蓝CuO+H2SO4=CuSO4+H20小结:1、盐酸、硫酸等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酸能与指示剂反应。2、镁、锌、铁等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酸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前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3、盐酸、硫酸中生锈的铁钉上的铁锈都逐渐溶解,溶液均变成黄色,说明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因此,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如铁锈。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实验现象分析观察氢氧化钠的颜色、状态白色块状固体将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潮解固体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湿将氢氧化钠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固体消失,外壁发烫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小结:1、氢氧化钠为白色固体,化学式为NaOH,易溶于水,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又叫火碱、烧碱、苛性钠,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氢氧化钠还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因此,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那么,氢氧化钠应该密封保存。2、氢氧化钙又叫熟石灰或消石灰,化学式为[Ca(OH)2],是白色粉末。建筑工地从石灰窑买来的石灰是生石灰(CaO),加水就得到熟石灰:CaO+H2O=Ca(OH)2,反应放出的热量足以使鸡蛋煮熟。氢氧化钙也有腐蚀性。3、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大于氢氧化钙的腐蚀性。九、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分析及结论氢氧化钠溶液与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紫色石蕊遇碱溶液变蓝,无色酚酞遇碱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钙溶液与紫色石蕊试液氢氧化钠溶液与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钙溶液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球迅速膨胀2NaOH+CO2=Na2CO3+H2O碱(溶液)+非金属氧化物→盐+水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蓝色沉淀2NaOH+CuSO4=Cu(OH)2+Na2SO4碱(溶液)+某些盐→新盐+新碱白色沉淀Ca(OH)2+Na2CO3=CaCO3↓ 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2NaOH十、酸和碱各自都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结构相似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