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实习二-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ppt

构造地质学-实习二-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ppt

ID:55380584

大小:671.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5-15

构造地质学-实习二-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ppt_第1页
构造地质学-实习二-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ppt_第2页
构造地质学-实习二-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ppt_第3页
构造地质学-实习二-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ppt_第4页
构造地质学-实习二-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造地质学-实习二-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8-3-261《构造地质学》-李强地质类专业基础课构造地质学2008-3-262《构造地质学》-李强实习四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2008-3-26《构造地质学》-李强3一、实习目的1.认识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学会用“V”字形法则分析倾斜岩层的产状;2.学习编绘倾斜岩层地质剖面图的方法。2008-3-26《构造地质学》-李强4二、说明 (一)分析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倾斜岩层在大比例尺地形地质图上表现出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成不同交切关系,在山脊和沟谷处弯曲成“V”字形,而有一定规律,即所谓“V”字形法则。通过读图

2、应用这一规律,掌握岩层产状与地形及其相互关系对岩层界线形态影响的分析方法。同时注意岩层露头宽度变化与岩层厚度、产状和地形的关系。2008-3-26《构造地质学》-李强52008-3-26《构造地质学》-李强62008-3-26《构造地质学》-李强7(二)认识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根据地质图上出霹的地层时代、层序可以确定不整合类型。如在图区内在两个不同时代的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即两地层时代层序不连续,而两地层产状一致,界线基本平行,则为平行不整合;如两地层产状不平行,较新地层的底面界线截过不同时代的较老地层界线,则为角度不整合2008-3-26《构造地质学》-

3、李强82008-3-26《构造地质学》-李强9三)绘制倾斜岩层地质剖面图一幅正式地质图通常附有一条或几条通过图区的主要地质构造的图切地质剖面图,以反映图区构造形态及其组合特征。它与地质图相结合,有助于我们从三维空间去认识和恢复地质构造形态和产状。绘制图切剖面方法和步骤如下:2008-3-26《构造地质学》-李强101.选择剖面位置在分析图区地形特征、地层的出露、分布和产状变化以及构造特点的基础上,要使所作的剖面尽量垂直于区内地层走向,并通过地层出露较全和图区主要构造部位。选定后,将剖面线标定在地质图上。2008-3-26《构造地质学》-李强112.绘地形剖面:在绘

4、图纸画出剖面基线,长短与剖面相等,两端注上垂直线条比例尺,按等高间距作一系列平行于基线的水平线。基线标高一般取比剖面所过最低等高线高度再低一、二个间距,然后以基线高程为起点,按等高距依次注明每条平行线的高程并将基线与地质图上剖面线放平行。最后将地质图上的剖面线与地形等高线各交点一一投影到相应高程的水平线上,按实际地形用平滑曲线连接相邻点即得出地形剖面。2008-3-26《构造地质学》-李强123.完成地质剖面将地质图上的剖面线与地质界线(地层分界线、不整合线、断层线等)的各交点投影到地形剖面曲线上(图中的虚点线),按各点附近地层倾向和倾角绘出分层界线。如剖面与走向

5、斜交时,则应按剖面方向的视倾角绘分层界线。2008-3-26《构造地质学》-李强132008-3-26《构造地质学》-李强144.标绘花纹、代号对各分层应按其岩性绘上岩性花纹(参见附录1),并按照地质图要求注明地层代号(如图所绘样式)。岩石花纹有时要附图例。5.整饰剖面图按实习一的地质剖面图格式要求进行整饰。2008-3-26《构造地质学》-李强15几个要注意的问题:1.图名:XX地区XX线图切地质剖面图;2.纵横比例尺要一致,否则要注名,并尽量划线比例尺;3.整合接触的岩层产状上下层倾角变化时要逐渐变化,不要突变;4.角度不整合要先画不整合面上再画其下地层,并按

6、各自产状画;2008-3-26《构造地质学》-李强16几个要注意的问题:5.岩性花纹中的横线必须与分层界限平行;6.地层严格按产状绘制;7.剖面整饰要全面,缺一不可;8.先米格纸上用铅笔轻轻划,等全部划完并调整好了,再上墨。2008-3-26《构造地质学》-李强17三、实习作业(1)分析凌河地形地质图(附图1),用“V”字形法则分析图区岩层产状、露头分布特征及露头宽度变化;(2)结合课程学习内容对照认识图中各时代地层接触关系、并特别注意识别角度不整合;(3)绘制凌河地形地质图中的A—B地质剖面图;(4)提交按要求绘制完成的图切剖面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