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开发与质量标准研究技术.ppt

中药新药开发与质量标准研究技术.ppt

ID:55344339

大小:763.50 KB

页数:123页

时间:2020-05-14

中药新药开发与质量标准研究技术.ppt_第1页
中药新药开发与质量标准研究技术.ppt_第2页
中药新药开发与质量标准研究技术.ppt_第3页
中药新药开发与质量标准研究技术.ppt_第4页
中药新药开发与质量标准研究技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新药开发与质量标准研究技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药新药开发与质量标准研究技术内容一、剂型、辅料、工艺的选择及其与疗效的关系二、中药质量标准的发展方向三、新药开发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剂型、辅料、工艺的选择及其与疗效的关系1、剂型的选择剂型不同,给药途径不同,疗效不同直接相关的因素是血药浓度与生物效应,包括以下方面:起效时间作用强度作用部位持续时间不良反应药物摄入体内显效速度:静脉注射>皮下和肌内注射>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A.口服给药途径——口服液体制剂(合剂、糖浆剂、混悬剂……)口服固体制剂(片剂、丸剂、胶囊剂……)口服给药简单、安全、方便使用但口

2、服给药起效慢,吸收不规则原因:胃肠道内存在食物,食物的量与类型可影响药物的溶出与吸收胃液酸性环境与胃肠道酶对某些药物的破坏口服制剂中的化学成分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循环之前,可能出现的主要情况:①在消化道中分解②化学成分的结构经肠内细菌修饰或生物转化③化学成分或转化产物刺激肠系膜产生生物效应(如免疫应答、生物电级联效应,影响肠系膜结构及其理化性质)④调节肠内微生态平衡⑤或不被吸收,被排出体外即可能有效、可能无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口服给药可能存的首过效应口服给药的另一影响因素是一旦药物通过胃肠道进入门静脉,

3、药物有可能直接进入肝脏而发生首过效应。首过效应——即药物的一部分甚至全部被肝脏代谢。该药物对机体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代谢产物可能有效可能无效。注意:因为存在首过效应的可能性,给药剂量的设定还必需考虑药物在肝脏的代谢产物是否有药理学活性代谢物无药理活性:相对于无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而言,口服途径需要给予较大剂量以获得期望的治疗效果代谢物有药理活性:严格设计口服剂量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实例:芍药中的已知有效成分:芍药苷经过活性试验表明芍药苷的代谢产物芍药苷代谢素(paeonimetabolin)-I具有良好的抗癫痫活性

4、实验证明:芍药苷代谢素的转化率与芍药苷的含量呈正相关,故通过控制芍药苷的含量可以控制含芍药的中药成方制剂的质量口服给药后被吸收的位置药物的吸收可以发生在从口腔至直肠各个部位,通常药物沿消化道吸收的位置越高,起效越快药物在口腔吸收是指在药物极少吞咽或不吞咽时,在口腔中溶解而被吸收,其吸收能力表现在药物本身在吸收表面具有很高的浓度。如:口崩片、含片、舌下片(吞咽后被胃肠道分泌液和内容物稀释,且吞咽后的药物还可能在胃肠道中与某些成分或食物或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或酶的作用,结构改变而失效或部分失效,)食物与药物混合后通

5、常会延缓药物的吸收,因此大多数药物在小肠吸收比在胃吸收更有效。胃肠道pH值沿胃肠道向下逐渐增加胃液pH≈1小肠腔内pH≈6.5小肠远端pH≈8因为大多数药物以被动方式通过脂质屏障,所以pH值对多数药物的解离有显著影响,即影响药物的脂溶性、膜穿透性和吸收小肠部位具有药物吸收适宜的pH值小肠腔内pH值约为6.5,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都能在小肠表面很好的被吸收,因此缓释制剂可以控制药物在到达小肠后释放,这是中药有效部位制剂较好的给药途径※小肠部位有巨大的表面积,从胃底部幽门到大肠与盲肠结合处约有20(ft)英尺即6.0

6、96m(1英尺=0.3048m)※胃液的pH值小于1,到小肠远端pH值约为8结论:一般规律,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大部分以离子状态存在,可以很好吸收,弱碱性药物在胃中高度解离而不易被吸收。B.注射给药皮下、肌内、静脉三种给药途径注射给药的优点:起效快,可用于急救血药浓度水平更具可预测性适用于在胃肠道中易被破坏的药物适用于不宜口服药物的人群注射给药的缺点:一旦注入体内就无法消除必须是无菌、无热源质制剂患者的顺应性差注射剂在体内被吸收的速度:水溶性注射剂>混悬型注射剂>油溶性注射剂静脉注射的药物不需经过吸收屏障,可产生最

7、快速的药效,但供静脉注射的药液不得干扰血液成分或循环系统,应该是水性溶液方可注入静脉。c.局部给药(皮肤给药、腔道给药等)皮肤给药,可以是局部治疗用药,也可以发挥全身作用皮肤给药的剂型:软膏剂散剂贴膏剂膏药剂洗剂搽剂涂抹剂……由于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影响药物的穿透与吸收,所以透皮剂的作用十分重要如药物处于溶液状态,具有良好的脂水分配系数且为非电解质,则药物经皮吸收较易。药物吸收进入皮肤的途径有毛孔、汗腺、毛囊、皮脂腺和其他。毛细血管就在表皮细胞下,渗透入皮肤且能穿透毛细血管壁的药物则容易进入循环系统腔道给药—

8、—直肠、阴道、尿道……用于局部治疗或起全身作用腔道给药可以是溶液剂、栓剂、软膏剂等药物的性质(亲水性还是亲脂性、油/水分配系数、药物的浓度)、腔道部位的生理因素及应用部位等影响药物从腔道吸收,与药效直接相关直肠与结肠能吸收许多可溶性的药物。对于在胃肠道易被破坏或灭活的药物、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可考虑经直肠给药。直肠给药吸收时为剂量的50%,所以说,药物从直肠给药吸收不规则且难以预测药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