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338189
大小:4.00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5-13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4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中图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内容索引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融会贯通学科素养·接轨高考【知识·自主学习】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地球绕_____的运动。太阳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_______。4.轨道与速度:恒星年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的含义: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_________的交角。目前,其大小是_________。如图所示:赤道平面23°26′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三、地球公转的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时间变化特点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纬度___
2、______,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一年中的_____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现象春、秋分日春分日或秋分日,该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纬度_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现象昼长夜短最大极昼昼短夜长极夜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以北半球为例)。(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地区夏至_________及其以北各纬度南半球各纬度冬至_________及其以南各纬度_____
3、________春、秋分赤道___________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南北两极点3.四季和五带:(1)四季更替: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_____的变化而变化。(2)五带划分。季节【微点·巧思妙计】【辨析】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1)时间不同: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2)公转轨道上位置不同:近日点位于冬至日以东,远日点位于夏至日以东。【辨析】黄赤交角相关的数据关系(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即图中α。(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极圈度数等于图中90°-α。(3)黄赤
4、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即图中α'。【点拨】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思考1】太阳直射的地方,昼最长夜最短吗?提示:不一定。例如,北半球各地只有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点拨】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所在经线时的太阳高度,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思考2】春秋分时,40°N和40°S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吗?提示:相同,因为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两条纬线与赤道间隔相同,因此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辨析】四季和五带的联系与区别四季和五带都是描述太阳辐射热量在地球上的
5、分布。但四季描述的是热量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五带描述的是热量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具体区别如下:【命题情景】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③。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补充历法,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产物,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始于上古,产生于黄河流域①。在《尚书·尧典》中就提出了“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概念
6、,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素养探究】素养①——区域认知:从区域位置的角度分析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原因。【探究提示】黄河流域气候四季分明,循环往复。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原人对周而复始的气候规律的总结,是农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积累的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素养②——综合思维:分析立春后气温不断上升的原因。【探究提示】气温上升,与太阳辐射有关。一方面是正午太阳高度增加,光照增强;一方面是白昼时间变长,日照时间变长。立春后,正午太阳高度渐大、白昼
7、时间渐长。素养③——人地协调观:我国二十四节气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的原因。【探究提示】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的国粹,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保护和利用好二十四节气,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