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33811
大小:7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2-17
《辽宁日报刊出内容电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辽宁日报》9月17日A12人们更关注与自己有关的坏消息■开栏语人们为什么更关注负面消息?本报将与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一同用专业、严谨的实验来解答这个问题。心理实验室栏目由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张淑华教授和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教师周铁民教授带领应用心理学研究生刘芳、蒙英男、柳枝娜共同完成。我们将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为读者呈现。流程时间9月12日9:30-10:30地点沈阳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中心116室参与人群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50位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实验内容第一部分,给出8条信息,其中正面负面各4条,与被试者是否相关的信息各一半,测试总体注意程度。第二部分,给出20条被试者不熟悉的领域的信息,
2、由被试者进行阅读后回忆。第三部分,给出20条与被试者相关的领域的信息,由被试者进行回忆。准备1.控制无关变量。就是要确定用哪些信息参与实验。三位心理学研究生实验员每人各准备了40条信息备选,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各一半,而每组信息各有一半与学生生活相关,一半与学生生活无关。为了避免实验中无关的变量影响结果,实验员们在收集的时候就尽量排除其他影响因素。比如,家在山东的学生一定会对山东的信息更注意,所以,这类的地域名词均不会出现在信息中;又如,去除一些针对性强的文字,将具体的高校名改为“某高校”等,严格控制无关变量。2.信息再处理。精心选出的120条信息,要经过两位实验师的审核、研讨、修改,挑选出
3、最终入围的40条信息,并对这40条信息进行再处理。再处理,就是要它们变成长短相似、句式不复杂、难度相当、不拗口的信息。这样,就不会因为有的句子太长,被试者会忽略;或者有的句子难懂,也会让被试者跳过去。过了“五关”的信息最终进入实验。3.过程控制。为了实验结果准确,实验员们先做了预实验,并根据预实验情况进行了过程控制:三位研究生实验员阅读完所有信息平均用时80秒,以他们的速度较本科生稍快计算,实验中给被试者留出90秒的阅读时间,既能保证多数人读完,又不会因发生“重学”而影响结果。同时,又通过程序设定,使被试者不能重新阅读测试信息。4.随机顺序。为了消除因为正负面信息的排列顺序对结果的影响,每
4、个被试者看到的信息顺序都是随机的,避免了因为某类信息位置靠前而受到更多注意。5.双盲。整个实验为双盲实验,实验员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谁是对照组、谁是实验组,旨在消除可能出现在实验员和被试者意识当中的主观偏差和个人偏好。6.避免“实验效应”。所有被试者之前都没有做过类似实验,都不知道测试的目的,这是为了避免他们因为有心理准备而使实验结果存在偏差,这在心理实验上有个术语叫做避免“实验效应”。报告怎样才能比较出被试者对哪类信息的注意程度更高呢?实验结果能否证明我们的猜测?我们的猜测具有普遍性吗?这些都需要统计数据来支持。实验员们首先将被试者书面填写的回忆内容进行数量统计,分别归入四类信息类别中,然后
5、再分别算出百分比。之后,运用统计学专业软件spss进行差异性检验,看看同一类句子中正、负两种信息的比例是不是差异显著。如果差异显著,说明这个实验结果是有意义的。如果差异不显著,则证明实验结果是偶发事件,没有意义。被试者对所有不相关信息的注意总量中,正面信息占75.4%,负面信息占24.6%。被试者对所有相关信息的注意总量中,正面信息占37.9%,负面信息占62.1%。经X2检验,两组信息注意效果差异均显著。这个结果通俗点解释就是,被试者对和自己不紧密相关的信息,如科技发展新成果、经济信息等类别,正面的信息被他们记住得多;在和自己相关的信息中,如学校食堂涨价、国家就业政策、就业率等信息,负面
6、的信息是他们更注意的内容。并且这个实验结果通过了统计学的检验,样本选取具有代表性,结论是成立的,并且具有普遍性。分析对这一结果应该如何看呢?张淑华教授说,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说,俗语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并不准确。对于与自己的生活离得比较远的人和事,人们可能更倾向于注意到那些正面的信息。比如我们的实验中第二部分提到的“电动拖拉机研发进入新阶段”、“我国近海工业污染日趋严重”、“我国深水造油试验成功”、“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等等,大部分人选择的都是“电动拖拉机研发进入新阶段”、“我国深水造油试验成功”这样的正面信息。而对于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人们
7、才更倾向于注意那些负面的信息,比如我们的实验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不容乐观”、“高校食堂饭菜质量将得到提升”、“大学生入住创业孵化中心享优惠”、“多数应届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低于用人单位要求”等信息,大部分实验者选择了“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不容乐观”、“多数应届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低于用人单位要求”等负面信息。对这种情况,从心理学意义上应该怎样解释呢?张淑华说,这个结果是符合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从理论上讲,人对呈现在自己眼前的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