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327855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0
《小学生心理的特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生心理的特征一、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二、依赖心理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应,不知道添减衣服,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
2、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三、认识特点1、感知感知包括感觉与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总体来说,小学生的感知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思维形式以感觉运动模式为主,模仿能力较强,学生往往对新颖动作的示范感兴趣,而对老师的讲解缺少热情。2、注意注意是心理过程对有关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在小学阶段,注意的
3、发展主要有以下表现:(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处于逐步发展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总体来说,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水平低,注意的范围狭窄,注意的稳定性、分配和转移能力以及自觉性和灵活性都较差。3、思维思维能力发展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发展变化过程。(2)抽象逻辑思维发
4、展不平衡。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3)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4)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小学儿童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小学一、二、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整个小学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尚不高,属初级阶段。四、情感和意志特点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情感体验丰富、生动、表现强烈、鲜明,但是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不够。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反
5、应强烈、变化快、波动起伏大,他们富于激情,一旦环境适宜,他们的激情更易爆发出来,常为一些小事狂喜或悲痛。意志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实现预定任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意志的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都比较差,事物的完成一般都来自外部压力。五、个性特点个性是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包括与他人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区别于他人的意识倾向及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对于小学生来讲,动机和兴趣是其个性的集中表现,直接动机占主导地位,随年龄增长间接动机也逐步增加。小学生对事物的选择与判断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否完成事物在于直接动机的强烈程度,当遇到困难时,完成动机的欲望就可能会
6、消失。六、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
7、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