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欣赏》教案.doc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doc

ID:55306624

大小:7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9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doc_第1页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doc_第2页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doc_第3页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中国民歌的欣赏》内容分析:一、中国民歌的概念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抓住民歌产生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各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二、民歌的体裁我国的民歌极其丰富多彩,按体裁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

2、,带有呼号的民歌。号子的演唱形式多为一领众和,其结构短小,节奏较为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如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湖北民歌《打麦号子》。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山歌音调高亢、嘹亮,旋律和节奏自由、舒展。如内蒙古民歌《牧歌》、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小调,也叫"小曲",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被加工提高,描写生活中各种情绪的抒情性民歌。小调结构比较规整,节奏富于变化,旋律流畅细腻。如《茉莉花》、陕北民歌《高山点灯》、台湾童谣《天黑黑》。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

3、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中国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征。教学方法:引导法、听赏、比较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摇篮曲》学生欣赏提问: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段歌曲,大家说说这首歌曲是人们在什么时候来演唱的?)刚我们欣赏的是一首东北的摇篮曲,那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在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我们的妈妈就常哼着一些轻柔小曲让我们美美的进入梦乡,其实,从小我们就已经在接受着中国民歌的熏陶了。(中国的民歌来自我们老

4、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尤其是江南地区,民歌多以小调为主,比如走向世界的《茉莉花》。2、播放歌曲《茉莉花》一起学唱茉莉花,体会江南小调的特色美,旋律婉转优美。4(一首婉转优美的茉莉花把我们带到了优美的江南水乡,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曲,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旋律和风格有什么特点?)3、播放歌曲《无锡景》体会歌曲的旋律和风格有什么特点?(刚刚我们学习和欣赏的两首歌曲都属于小调,小调的旋律和风格有什么样的特点?)二、引入民歌分类中国民歌除了小调还有其他两种民歌类型,号子和山歌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

5、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有呼号的民歌。劳动号子根据不同的劳动条件,又可细分为搬运、农事、作坊、捕鱼、工程等不同类别,船工号子就是劳动号子的一种。澧水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由于水流湍急、水情复杂,船工的劳动强度大且多有风险。一代代船工们在火热的劳动生活中共同创造了动人心魄的《澧水船夫号子》1、欣赏《澧水船夫号子》教师提示:号子时而节奏舒缓、曲调悠扬;时而节奏有力、语汇简洁;时而节奏急促、音调高亢……准确生动地反映了船工们紧张、激烈的行船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提问号子的演唱形式、结构、节奏及风格特点。(号子的演唱形式多为一领众和,其结构短小,节奏较为

6、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必思想感情的民歌。2、欣赏《牧歌》音调高亢、嘹亮,旋律和节奏自由、舒展三、拓展1、将下列民歌与相应的体裁及风格特点用直线连结起来。《茉 莉 花》     号子    委婉流畅、细腻优美《澧水船夫号子》    山歌    铿锵有力、粗犷豪放《牧  歌》      小调    高亢嘹亮、自由舒展2、听一听,说一说以下歌曲属于哪种类型?4川江船夫号子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绣荷包四、师生小结,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七、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课的

7、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的音乐特点,学会听赏音乐方法,即通过综合、归纳、对比等形式能够区分民歌的体裁,总结其各自的特点,做到灵活掌握,这样能够发挥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