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30652
大小:3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17
《八上《孔乙己》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八上《孔乙己》教案八上《孔乙己》教案八上《孔乙己》教案八上《孔乙己》教案八上《孔乙己》教案八上《孔乙己》教案八上《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学目标1把握内容,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2学习理解作者以乐境写哀的写作手法。3认清科举制度下世态炎凉的吃人本质。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2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教学难点1把握分析孔乙己的矛盾性格。2学习理解作者以乐境写哀的写作手法。时安排3时。教学过程第一时一、导入新。《呐喊》(板书),鲁迅为什么在20世纪初把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取名为《呐喊》呢?(学生各抒己见)是的,鲁迅写小说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唤醒沉睡的人们,并且是为前驱者添威助阵的,
2、所以命名为《呐喊》。《呐喊》共收录了14篇小说,例如以前学过的《故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自己说过,在《呐喊》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板书)。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呢?今天我们学习《孔乙己》,看看现代学画廊中的这个唯一的“他”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中,有着怎样坎坷的人生境遇。二、简介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用意。(幻灯片显示)《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
3、领导新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进行猛烈的抨击。本最初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其中说:“这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作成的。那时的意思,单在描写社会上的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三、把握内容,整体理解。1阅读思考。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听读思考题:(1)孔乙己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中?(2)孔乙己具有怎样的特殊身份?(3)孔乙己在人们心中是怎样的社会地位?(4)小说中孔乙己的结局怎样?设计说明: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有益于集中注意力思考,同时,几个问题又暗示了阅读本的重点。2讨论。(1)孔乙己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中?明确:小说前三段先说酒店
4、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在孔乙己出场前先勾画了一幅清代末年江南小镇的世俗画面。细说酒菜的价钱,说明短衣帮的贫困;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富一贫,对比分明,等级森严;写明“我”——小伙计的职务,实质上勾画了趋炎附势、自私冷漠的社会风情:掌柜对长衫主顾唯恐照顾不周,对短衣帮则能欺就欺。(2)孔乙己具有怎样的特殊身份?明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拮据,地位卑下,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不能享受“长衫主客”的待遇。可是他又是“短衣帮”中唯一“穿长衫”的人,因为“长衫”是读书人身份的标志,他不肯脱掉那“长衫”,表明他思想上渴慕爬到上层,
5、不肯甘居下层。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他是清末的一个虚荣心十足的无用的下层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他是一个畸形的“多余人”。(3)孔乙己在人们心中是怎样的社会地位?明确:“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中第9自然段一个极为简洁的语句准确地表明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低下,境遇凄惨,他的存在只能作为供人取笑的对象,因此不可能有人关心他的死活。(4)小说中孔乙己的结局怎样?明确:“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的结局,只可猜测,没有确凿的消息,末用猜想结尾,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四、布置作业。细读,仔细体会本,分组完成“人物形
6、象分析”书边笔记。第二时一、导入新。通过上一节的分析,孔乙己已经在我们心中刻下了这样的印象:这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境遇凄惨的小人物,但我想孔乙己在每个同学的心目中的形象肯定还要丰满,还要独特。本节的重点在于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明确刻画人物的方法。二、精读,分析人物。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并明确作者的描写方法。(在分析过程中,穿插学生的朗读,并适当板书。)1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2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
7、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性格。“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又脏又破,长期不补不洗,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此一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作者通过一破长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3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揭示孔乙己自视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