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298875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9
《语文计划总结之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计划总结之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弹指一挥间,一个学期又结束了。我们二年级的9位语文教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将这学期的备课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厚实底蕴。 坚持理论学习,打好奋进基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备课组活动就会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在开学前夕,就拧成一股绳,积极主动地学习。虚心的学习,不停地耕耘,共同的研讨,为求正确答案,翻书,查字典,换来的是丰收的硕果,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明确了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做到教
2、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 2、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训练。本学期,在课程标准的学习、贯彻、落实上,我们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扎实教学研究,以生为本。 我们备课组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培养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持之以恒狠抓常规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1、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了。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来读懂、理
3、解课文,同时教师能够创设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老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学生思考问题遇到困难或朗读课文感情不到位时,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给予适当的指导。 2、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教学重点突出。注重观察、体验、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如大家教学古诗时,都能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学期识字教学仍是重点,老师们能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检查生字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难写的字,老师重点指导,教学课文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插图、生活
4、实际理解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课文内容,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老师们教学的设计突出低年级识字教学这一重点,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重点突出,重视朗读的训练与指导。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我们精心选择读写训练,引领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透。在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不断丰富、积累词汇量及修辞方法。在课堂上老师们大都能够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多遍朗读,如朗读、默读,个人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通过
5、充分阅读,学生自己就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语感,并且积累了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更有利于学生学好语文。 教师间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对本班学困生和优秀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三、合作探讨交流,共同成长。 新课标倡导学生要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我们的老师也在努力体现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本备课组全体教师团结一致,共同奋进。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优势,实现了组内
6、资源共享。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哪个人有了好的课件,好的构思,都及时和大家交流,这样既省时又省力,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凝聚了集体的心血和智慧。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学宗旨,努力实现课堂高效率,教学高质量。本备课组全体教师依托教材,紧扣新的课程标准及我校“倡导民主教育理论,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的课题研究,精心设计教案,利用一切可用时间,在课前反复推敲、交流,最后确定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优秀教案。并且在课后,全组
7、教师都坚持写好课后反思,二度备课,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吸取经验,去其糟粕。 四、反思存在问题,扬长避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备课组工作任重道远。老师们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有的教师还不能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对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疑点、难点了解不够,不能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导致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这四者之间的对话不充分,教学效果不明显。二是有的课的教学环节设计目的性不强,流于形式,没有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