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品德与社会课标》的理解.doc

对《品德与社会课标》的理解.doc

ID:55288306

大小:2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9

对《品德与社会课标》的理解.doc_第1页
对《品德与社会课标》的理解.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对《品德与社会课标》的理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向我们阐述了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使我们更好的掌握对本学科的教学。一、课程性质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有机融合品德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社会活动与关系、人文文化与规范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成长为积极参与现

2、代社会生活、推进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二、课程理念(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本课程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特别关注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理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

3、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但是,课程不能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意义在于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和提升,使他们的生活更具有意义。(三)教学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本课程强调教学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应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氛围,使课堂能够真实再现社会生活;应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和体悟社会交往、分工、合作、分担、共享、互惠的方法与精神,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