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静脉炎及静脉外渗的相关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静脉炎及静脉外渗的相关知识1 静脉炎定义 静脉炎是由于物理、化学及感染等因素对血管内壁的刺激而导致血管壁的炎症表现。2 临床表现 患者常主诉注射部位有热、痛、紧绷及胀感,沿着注射部位的血管会产生条索状的红线,触诊时有发热发硬的感觉。但此时输液速度可能不变、减慢或停止,其取决于血栓形成与否,与造成阻塞的情况。3 静脉炎的分级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的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标准:0无临床症状1穿刺部位有红斑,伴有或无疼痛;2穿刺部位有红斑、疼痛,伴有或无水肿;3穿刺部位有红斑、疼痛,伴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索状物;4穿刺部位有红斑、疼痛,伴有或无水肿,静
2、脉条纹形成,可触及索状物,长度>2.5cm(1英寸),并有脓性渗出。4 导致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7方面:(1)导管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2)穿刺人员的操作技术不佳。(3)不适当的穿刺部位。(4)导管针留置时间过长。(5)固定方法不当。(6)输入液体的酸碱性太强或由于药物不相溶而造成沉淀。(7)患者的身体情况,如年龄或疾病造成的血管壁脆弱。5 静脉炎的分类 根据静脉炎的形成原因,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和细菌性静脉炎3大类。511 机械性静脉炎 症状 穿刺静脉出现红,痛通常导致机械性静脉炎有3大主要原因:(1)不恰当的固定
3、方法: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针管的滑动。(2)选用的导管管径太粗:导致血管壁受到刺激。(3)穿刺部位太接近关节处:由于关节活动造成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发生炎症。512 化学性静脉炎 症状 穿刺静脉顺走行方向发红,局部压痛主要原因:药物稀释不足、输液的酸碱度过高、溶液的浓度过高、留置针材质的差异性都是造成化学性静脉炎的原因。513细菌性静脉炎症状 穿刺静脉出现红,肿,痛,静脉变硬.有时可见分泌物,严重可导致发热.通常与消毒方法不正确、穿刺技术不佳、输液套管无菌状态的破坏、导管留置时间过长(通常>72h)有关。514有些资料还分有.血栓性静脉炎: 成因
4、 选用的导管材质过硬;导管固定不牢;导管型号不当;封管不当 症状 穿刺静脉顺走行方向出现红,肿,热,痛.严重可导致静脉硬化 处理 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局部湿热敷 预防 熟练操作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进针速度与角度要适当,避免损伤静脉内膜.掌握封管技术 拔针后静脉炎: 成因 老年病人皮肤较松弛,留置时间长,拔针后针口未能及时复原(选用的导管材质过硬) 症状 穿刺点出现红,痛,严重可见分泌物 处理 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包裹 预防 选择材质柔软的导管;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拔
5、针后及时进行消毒,包裹,提醒病人要防水6 静脉炎的预防措施611 化学性静脉炎 (1)依据治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方式。(2)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与静脉输液协会(INS)建议使用聚氨酯或硅胶材质的导管针。若患者有过敏反应,应更换不同材质的导管。(3)静脉输液人员应熟悉药物的pH值、作用及安全稀释量,并注意给药的具体方式及输液速度。根据INS的建议应将药物放在50~100ml的5%葡萄糖溶液,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的概率。612 机械性静脉炎 (1)选择合适的部位,避免在关节部位放置留置针。(2)操作人员技术熟练,避免穿刺后来回探测血管。(3)使用
6、无菌包装的透明敷料固定留置针,透明敷料的固定比传统的纱布加胶带的形式牢靠且安全。613 细菌性静脉炎(1)外周留置针的每72~96h更换。(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临床上若只用胶带来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不符合无菌操作原则,因胶带本身未消毒。(3)根据护理规范,正压冲洗导管,避免血块在导管内形成,导致细菌滋生。(4)使用无菌包装的透明敷料,防止外界细菌的侵入。若有污染、潮湿、卷边等现象需立即更换。1外渗的定义静脉用药期间,药液从血管漏出进入血管周围组织。2外渗的临床表现1)疼痛:程度为中度或重度疼痛,性质通常为烧灼痛、刺痛。局部出现红、肿。穿刺管无回血。(并
7、不是所有以上症状都出现)2)水疱:局部可出现水疱。3)皮肤发黑变硬:发黑变硬的皮肤下溃疡可能已经形成。4)当厚的表皮坏死时,创面苍白,毛细血管缺血,创面逐渐形成干黑色结痂。5)溃疡早期不明显,当损伤后的1-2周结痂脱落溃疡的空洞即表现出来。典型的溃疡为:基地面坏死的、黄色纤维坏死,周围为红色的边缘。3外渗的临床分级a.0级:没有临床表现。b.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2.5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c.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1到6英寸之间(2.5-15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d.3级:皮肤发白,半
8、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15厘米),皮肤发凉,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