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211062
大小:11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3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材分析】课文描写的是在西南边疆一所建在大青树下的民族小学里,各民族的小学生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快乐地学习生活的情景。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团结的自豪、赞美之情。【课标表述】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2.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
2、的意义。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与同学交流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4.了解大青树小学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并体会其中的含义。5.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与同学交流文中
3、有新鲜感的词句。【评价方案】1.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读书方法进行朗读,帮助学生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2.运用引读、自读、赛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友爱和团结。3.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语言积累。【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插图引入,揭示课题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图中学校和自己学校的区别。(1)图中的校园有动物,我们学校没有。(2)图中学生的穿戴和我们不一样。2.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同学们穿着不同的服饰,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民
4、族,这所小学建在一棵大青树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3.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到的问题吗?(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哪些民族?)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绒、摔、跤、凤”的读音及“晨、鲜、静、所”的笔顺。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如: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艳、洁”;采用换偏旁的方法认识“扮、坝”等。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你对“大青树下的小学”有怎样的了解?说到民族,可以结合课后“资料袋”进行了解。
5、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1)默读课文,学生认真感知文章各部分内容。(2)概括每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同学们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同学们上课、下课的情景。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结尾点题,抒发了对民族小学的热爱之情。第二课时一、分段读议,体会情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在交流中关注以下各段的内容: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读后交流:抓住课文中的三个“从”、三个“有”、三个“向”,
6、从上学路上的景色、学生的服饰及到校后的活动等展开想象。2.齐读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了解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3.引导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研读“上课”和“下课”的内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动物、景物的和谐美。如:(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2)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4.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最后一自然段,以感受作者的赞美之
7、情。5.引导学生思维拓展:课文结尾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拓展:发挥想象,你还能往下写些什么内容呢?二、回顾课文,开展活动41.引导学生说说对大青树下的这所小学的感受。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边疆学校,汇聚很多民族、团结、美丽……)2.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学校或同学。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选一个场景说一说。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大树下图书室里教学楼前句式练习:上课的时候……放学了……拓展阅读:难忘的小诗育才学校的老师、同学和工友,都相亲相爱得像一家人,因为陶行知校长总是用“爱满天下”
8、四个字来教育大家。但是,学生们毕竟都是孩子,聚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摩擦。碰到这样的事,陶校长不训斥,也不责怪,他自有好办法。 一天下午,两个同学为一件小事在走廊里争吵,最后竟互相骂了起来。恰巧陶校长经过这里,他走过去,不动声色地注视着他俩。两个学生在校长面前都感到有些难为情,但又不甘示弱,互相瞪了对方一眼,扭头走开了。 第二天晨会上,陶校长朗诵了一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