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复习--水土流失、荒漠化.doc

2019高考复习--水土流失、荒漠化.doc

ID:55209434

大小:1.39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03

2019高考复习--水土流失、荒漠化.doc_第1页
2019高考复习--水土流失、荒漠化.doc_第2页
2019高考复习--水土流失、荒漠化.doc_第3页
2019高考复习--水土流失、荒漠化.doc_第4页
2019高考复习--水土流失、荒漠化.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复习--水土流失、荒漠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区域可持续发展(一)专题一土地荒漠化1.荒漠化的含义及表现(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2.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东西差异(2)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地势较高,起伏较大。3.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②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2、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④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持续干旱会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荒漠化过程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大;②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干旱区、能源缺乏地区、沙区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

3、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流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4.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5.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6.对策和措施

4、(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8(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①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②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③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退耕还牧(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例1

5、.(2015·山东文综)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2~3题。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3.“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例2(2016·海南地理)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

6、~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4~6题。4.该固定沙丘(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5.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例3.贵州省中部的

7、安顺、普定等地喀斯特地貌发育,自然条件复杂,加之人为活动干扰,石漠化问题严重。表2为该地区石漠化不同阶段主要指标数据。据此完成下题。表2阶段群落类型基岩裸露率/%土壤总量/m3乔灌层盖度/%植被高/m原生阶段顶级乔林43.788.7010.98.6初期阶段次生乔林(含乔灌)29.898.3240.784.9中期阶段灌木灌丛28.226.5660.751.3后期阶段稀灌草坡27.35.7380.320.7末期阶段稀疏灌草丛或草坡51.875.7560.050.3注: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

8、地面的比率;土壤总量指100m2内土壤的体积。1.该地区石漠化过程中,生物量(单位面积内生物有机体的质量)减少最大的时段是A.原生阶段一初期阶段B.初期阶段一中期阶段C.中期阶段一后期阶段D.后期阶段一末期阶段2.关于该地区石漠化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岩裸露率与乔灌层盖度呈负相关B.植被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的减少C.随着石漠化发展,区域小气候趋于旱化D.草地覆盖率呈下降趋势3.8石生苔藓具有耐旱、喜钙、石生的特点。研究表明,石生苔藓在石漠化严重地区的治理中具有“先锋拓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