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重点及名词解释

病理学重点及名词解释

ID:5520184

大小:10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16

病理学重点及名词解释_第1页
病理学重点及名词解释_第2页
病理学重点及名词解释_第3页
病理学重点及名词解释_第4页
病理学重点及名词解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理学重点及名词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病理学一.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其本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二.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变性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三细胞水肿:细胞水肿,又称“水样变性”,是细胞可逆性损伤的一种形式,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其机制为线粒体受损,导致ATP生成减少,再导致细胞膜钠钾泵功能障碍,进一步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聚

2、。之后,无机磷酸盐、乳酸和嘌呤核苷酸等代谢产物的蓄积,可增加渗透压负荷,进一步加重细胞水肿,导致细胞内液增多。凡是能引起细胞液体和离子内稳态变化的损害,都可导致细胞水肿,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高热时肝、肾、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四:脂肪变甘油三酯(中性脂肪)在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内蓄积,好发部位:肝、心、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与营养障碍、感染、酗酒、中毒、缺氧、糖尿病及肥胖有关五: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结构自溶,并引发炎症反应,是不可逆性变性。基本病变:①细胞核的

3、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核固缩、碎裂、溶解②坏死细胞质嗜酸性增强,线粒体空泡形成,线粒体基质无定形钙致密物堆积,溶酶体释放酸性水解酶降解细胞成分。胞浆红染,胞膜破裂、崩解,内容物溢出、引发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与凋亡的重要区别点)。坏死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结局:1在局部引发急性炎症反应、2溶解吸收、3分离、排出:形成缺损:糜烂、溃疡、空洞、窦道、瘘管。4机化与包裹、5钙化六:坏疽:活体内继发有腐败菌繁殖的大块坏死组织。坏死组织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变化。分类:分为干性、湿

4、性、气性三种,其比较如下。类型好发部位原因病变特点全身中毒症状干性坏疽四肢、体表A缺血、V通畅干缩、黑褐色分界清楚轻或无湿性坏疽肺.肠.子宫.胆囊A、V均阻塞湿润、肿胀、黑褐或边缘分界不清楚重,明显气性坏疽深部肌组织创伤伴厌氧产气荚膜杆菌感染肿胀、污秽、蜂窝状、捻发音分界不清重,明显七:凋亡概念:活体内个别细胞在基因调控下的主动性死亡,即程序性细胞死亡。八:肉芽组织概念:肉芽组织是富含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幼稚结缔组织,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湿润柔软、形似鲜嫩的肉芽,故称肉芽组织。肉芽组织的结构及形态①结构:肉芽组织的主要成

5、分是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薄壁毛细血管,伴炎性细胞浸润。②形态特点:⑴新生毛细血管向损伤表面垂直生长,以小A为轴心,周围形成袢状弯曲的Cap.网;⑵内皮细胞数量多、核大;⑶巨噬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也可见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⑷常有多量渗出液;⑸可见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兼有SMC的超微结构、生化特点及收缩功能。③肉芽组织的功能: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创口及其它组织缺损③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及其它异物。九创伤愈合:(一)概念:创伤愈合是机体对外伤引起的组织离断或缺损进行修补复原的过程。(二)皮肤创

6、伤愈合1.基本过程:(1)伤口的早期变化(2)伤口缩小(3)肉芽组织的增生及瘢痕形成(4)表皮及其它组织的再生2.创伤愈合的类型(1)一期愈合缺损小、创缘齐、无感染、对合/缝合严密、炎症反应轻。需少量肉芽即可填平伤口,愈合时间短,形成瘢痕小。(2)二期愈合缺损大、创缘不齐、无法整齐对合/有感染、炎症反应明显。需多量肉芽方能填平伤口。愈合时间长,形成瘢痕大。(三)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①血肿形成②纤维性骨痂形成③骨性骨痂形成④骨性骨痂改建(四)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1.全身因素:年龄;营养2.局部因素:感染与异物(抗感染、清创

7、术);局部血循环;神经支配;电离辅射等。3.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①及时、正确复位骨折断端②适时、牢靠、准确地固定骨折断端③早日进行全身和局部功能锻炼,保证良好的局部血运④防止因新骨形成过多出现赘生骨痂十:淤血淤血也称静脉性充血是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而发生的充血,亦称被动性充血十一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在这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血栓形成条件: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栓形成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血管内膜损伤处,血小板

8、粘附、沉积,与纤维蛋白多聚体一起形成小丘。(26)血小板继续沉积,血小板堆之后产生涡流,导致下一个血小板堆的形成,多个血小板堆互相连接形成血小板小梁,其间的血液凝固(3)混合性血栓逐渐增大阻塞血管腔,血流停止,血液凝固。十二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