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函数易错题集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数学必修一易错题集锦答案1.已知集合M={y
2、y=x2+1,x∈R},N={y
3、y=x+1,x∈R},则M∩N=()解:M={y
4、y=x2+1,x∈R}={y
5、y≥1},N={y
6、y=x+1,x∈R}={y
7、y∈R}.∴M∩N={y
8、y≥1}∩{y
9、(y∈R)}={y
10、y≥1},注: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
11、y=x2+1}、{y
12、y=x2+1,x∈R}、{(x,y)
13、y=x2+1,x∈R},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2.已知A={x
14、x2-3x+2=0},B={x
15、ax-2=0}且A∪B=A,求实数a组成的集合C.解
16、:∵A∪B=A∴BA又A={x
17、x2-3x+2=0}={1,2}∴B=或∴C={0,1,2}3。已知mA,nB,且集合A=,B=,又C=,则有:m+n(填A,B,C中的一个)解:∵mA,∴设m=2a1,a1Z,又∵n,∴n=2a2+1,a2Z,∴m+n=2(a1+a2)+1,而a1+a2Z,∴m+nB。4已知集合A={x
18、x2-3x-10≤0},集合B={x
19、p+1≤x≤2p-1}.若BA,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解:①当B≠时,即p+1≤2p-1p≥2.由BA得:-2≤p+1且2p-1≤5.由-3≤p≤3.∴2≤p≤3②当B=时,即p+1>2p-1p<
20、2.由①、②得:p≤3.点评:从以上解答应看到:解决有关A∩B=、A∪B=,AB等集合问题易忽视空集的情况而出现漏解,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5已知集合A={a,a+b,a+2b},B={a,ac,ac2}.若A=B,求c的值.分析:要解决c的求值问题,关键是要有方程的数学思想,此题应根据相等的两个集合元素完全相同及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建立关系式.解: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若a+b=ac且a+2b=ac2,消去b得:a+ac2-2ac=0,a=0时,集合B中的三元素均为零,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a≠0.∴c2-
21、2c+1=0,即c=1,但c=1时,B中的三元素又相同,此时无解.(2)若a+b=ac2且a+2b=ac,消去b得:2ac2-ac-a=0,∵a≠0,∴2c2-c-1=0,即(c-1)(2c+1)=0,又c≠1,故c=-.点评:解决集合相等的问题易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解,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6设A是实数集,满足若a∈A,则A,且1ÏA.⑴若2∈A,则A中至少还有几个元素?求出这几个元素⑵A能否为单元素集合?请说明理由.⑶若a∈A,证明:1-∈A.⑷求证:集合A中至少含有三个不同的元素.解:⑴2∈AÞ-1∈AÞ∈AÞ2∈A∴A中至少还有两个元素:-
22、1和⑵如果A为单元素集合,则a=即=0该方程无实数解,故在实数范围内,A不可能是单元素集⑶a∈AÞ∈AÞ∈AÞA,即1-∈A⑷由⑶知a∈A时,∈A,1-∈A.现在证明a,1-,三数互不相等.①若a=,即a2-a+1=0,方程无解,∴a≠②若a=1-,即a2-a+1=0,方程无解∴a≠1-③若1-=,即a2-a+1=0,方程无解∴1-≠.综上所述,集合A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点评:⑷的证明中要说明三个数互不相等,否则证明欠严谨.7设M={a,b,c},N={-2,0,2},求(1)从M到N的映射种数; (2)从M到N的映射满足(a)>(b)≥f(
23、c),试确定这样的映射的种数.解:(1)由于M={a,b,c},N={-2,0,2},结合映射的概念,有一共有27个映射(2)符合条件的映射共有4个8.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0,1],求函数的定义域解:由于函数的定义域为[0,1],即∴满足,∴的定义域是[-1,0] 9根据条件求下列各函数的解析式:(1)已知是二次函数,若,求.(2)已知,求(3)若满足求解:(1)本题知道函数的类型,可采用待定系数法求解设=由于得,又由,∴即 因此:=(2)本题属于复合函数解析式问题,可采用换元法求解设∴= ()(3)由于为抽象函数,可以用消参法求解 用代可得:
24、与 联列可消去得:=.点评:求函数解析式(1)若已知函数的类型,常采用待定系数法;(2)若已知表达式,常采用换元法或采用凑合法;(3)若为抽象函数,常采用代换后消参法.10已知,试求的最大值.分析:要求的最大值,由已知条件很快将变为一元二次函数然后求极值点的值,联系到,这一条件,既快又准地求出最大值.解由得又当时,有最大值,最大值为点评:上述解法观察到了隐蔽条件,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大部分学生的作法如下:由得当时,取最大值,最大值为这种解法由于忽略了这一条件,致使计算结果出现错误.因此,要注意审题,不仅能从表面形式上发现特点,而且还能从已知
25、条件中发现其隐蔽条件,既要注意主要的已知条件,又要注意次要条件,甚至有些问题的观察要从相应的图像着手,这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