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在升板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第1.0.2条本规适用于屋面高度不超过50m和设防烈度不超过8度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第1.0.3条升板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应采用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严格执行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第1.0.4条本规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建筑抗震设计规》、《建筑结构荷载规》,并结
2、合升板结构的特点而编制的。在设计与施工时,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其它规的规定。第二章设计计算与施工的基本规定第2.0.1条升板结构的整体布置应保证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建筑物中的电梯井、楼梯间等可作为抗侧力结构,在提升过程可利用相邻坚固建筑物作为升板结构的临时支撑。第2.0.2条升板结构的平面与柱网可灵活布置,有抗震设防要求时,结构布置宜均匀、对称,其刚度中心宜与质量中心重合。第2.0.3条升板结构的承载力应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设计和计算:一、非抗震设计时: 0S≤R(2.0.3-1)二、抗震设计时:
3、 S≤R/RE(2.0.3-2)式中0——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结构构件,应分别取1.1、结构安全等级应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规定确定; S——力设计值。包括轴力设计值、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扭矩设计值等。应根据不同的结构构件,按施工和使用两个阶段分别计算确定; R——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RE——结构构件承载力的抗震调整系数。三、承载力的抗震调整系数按表2.0.3取用。第三章板的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3.1.1条升板结构根据
4、柱网尺寸、荷载大小、刚度和开洞要求及施工条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密肋板及格梁板等型式。第3.1.2条钢筋混凝土平板的厚度,不应小于柱网长边尺寸的1/35;密肋板的肋高(包括面板厚度),不应小于柱网长边尺寸的1/30;格梁板梁高(包括面板厚度),不应小于柱网长边尺寸的1/20。第3.1.3条板在提升和使用阶段的计算,应按板的纵横两个方向进行。 提升阶段板的安全等级,可降低一级,但不得低于三级。第3.1.4条密肋板的肋间距、高度、宽度及面板厚度符合构造要求时,其力可采用T形截面特征按平板计算。第3.1.5条常用矩形柱网平板、密
5、肋板和格梁板的力可按本章规定的简化方法计算;对柱网较特殊的板、受集中荷载及开孔的板,可应用有限元等方法作专门分析计算。第二节提升阶段计算第3.2.1条提升阶段板的力设计值Sl,应按下式计算:壳组成的迭合截面配筋,同时应满足施工阶段的需要。三、平板的钢筋形式,可按本规附录二附图2.1配置。第3.4.5条密肋板在柱帽区宜做成实心板,在胁中配有负弯矩钢筋的围,宜配置构造用的封闭箍筋。箍筋直径不应小于4mm,间距不应大于肋高,且不应大于250mm。 密肋板主筋的配置长度可采用平板的规定。密肋板面板应配置双向钢筋网,其直径不小于4mm,间距不大于30
6、mm。第3.4.6条平板边缘上、下应各设置一根直径不宜小于16mm的通长钢筋,也可利用原有配筋拉通;密肋板的边肋上下应至少各设二根直径不小于16mm通长钢筋,并配置构造用的封闭箍筋。第3.4.7条板面有集中荷载时,其配筋应由计算确定。当楼板上某区格的集中荷载设计值不大于该区格均布活荷载设计值总量的10%时,可按荷载折算总量为Ft的折算均布活荷载设计值进行计算:Ft=1.1(F+Fq)(3.4.7)式中F——某区格的集中荷载设计值;Fq——某区格的均布活荷载设计值总量。第3.4.8条平板和密肋板需开孔时,其配筋应由开孔板的力设计值计算确定。当满足下列要
7、求时,仅需在板孔周边补足被孔洞截断的钢筋,而可不作专门计算:一、在两个方向的跨中板带公共区,孔的边长不应大于孔洞所在区格短边尺寸的1/2.5;二、在两个方向的柱上板带公共区,孔的边长不应大于孔洞所在区格的短边尺寸的1/20,但柱帽区不得开孔;三、在一个方向的跨中板带和另一个方向的柱上板带公共区,孔的边长不应大于孔洞所在区格的短边尺寸的1/8;四、孔洞间的净距,不应小于孔的最大尺寸的三倍。当上述孔洞边长大于1m时或截断密肋板的肋时,应在孔的周边加圈梁或型钢,以补足被孔洞削弱的板或肋的截面刚度。第四章柱的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条升板结构可根据工程
8、的场地和设备条件,选用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柱。 预制柱高度与截面较小边尺寸之比,不宜大于50。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