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吃糖惹的祸.doc

都是吃糖惹的祸.doc

ID:55161708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9

都是吃糖惹的祸.doc_第1页
都是吃糖惹的祸.doc_第2页
都是吃糖惹的祸.doc_第3页
都是吃糖惹的祸.doc_第4页
都是吃糖惹的祸.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都是吃糖惹的祸.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都是吃糖惹的祸  案例  都是嗜糖惹的祸  邻居家小孩子阿昕近段时间,上课不专心听讲,老是开小差,老师上课提问一问三不知,时常在班里惹是生非,班主任老师百般劝说教育无效,而且,阿昕似乎变得非常脆弱,总是情绪失常,激动好哭,撕书毁物,爱发脾气,甚至打架斗殴等,搞得家长和老师不知如何是好。某小学8岁男生阿强,整天在教室坐不住,一会儿给这个同学掐一下,一会儿又给同桌拧一把,同学们纷纷报告班主任老师,都说阿强是“捣蛋鬼”“调皮精”,阿强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不成,考试连试卷都做不完,成绩总是班级倒数第一,家长和班主任老师非常苦恼。后来在学

2、校心理老师劝说下,这两个学生分别由家长带到郑州大学医学院看医生,鉴于阿昕和阿强都有嗜好甜食的习惯以及种种行为特征,许心田教授确诊这两个学生罹患“嗜糖性精神烦躁症”。  释义  什么是“嗜糖性精神烦躁症”  许心田教授解释说,甜食口感好,市面上各种包装精美、做工考究的点心与零食比比皆是,成为儿童“挡不住的诱惑”。然而,长时间吃甜食,会给儿童带来精神卫生方面的问题,如情绪失常、激动好哭、撕书毁物、爱发脾气、打架斗殴等,医学上谓之“嗜糖性精神烦躁症”。研究表明,由于糖分摄取过多,致使大量维生素B因帮助糖分代谢而被消耗掉,引起神经系统的维生素B

3、缺乏,导致上述症状产生。  解读  不可缺也不可多的糖食营养  糖食,医学上称为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脂肪并列为三大产能营养素。据营养学家测算,孩子每天所需热量的一半来自于糖食。  糖食不仅来自糖类,而且来自谷物、面粉、蔬菜、水果等。不同的食物含糖量也不同。  孩子每日摄取的糖食需适量,既不可缺也不可多。一般说来,2岁内每天12g/kg体质量即够;2岁以上以10g/kg体质量左右为宜。如果糖食不足,可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孩子发育迟缓,包括体格发育与智力发育皆落后于同龄儿。原因是由于糖食不足,产生的热量跟不上孩子生长发育的需

4、要。因为,间接影响糖食不敷需求,机体便会挪用蛋白质来产热,从而削弱了蛋白质的其他重要生理职能,如抗体减少,引起抗病力降低;或者合成血浆蛋白能力减弱,诱发水肿等,成为多种疾病的温床。  不过,糖食也非多多益善。如果过量,同样会产生不良后果。除了人们熟知的肥胖、龋齿等外,还有以下危害。  ◎降低免疫力人体血液中一个白�胞的平均吞噬病菌能力为14,吃了1个糖馒头之后减为10,吃了1块含糖点心之后减为5,要是吃上1块奶油巧克力,甚至减弱到2!过多糖食对孩子免疫系统的杀伤力之大令人震惊,故孩子切忌滥吃糖类食物,特别是已经生病的孩子,更应限量。  

5、◎易患近视糖食在消化、吸收与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与体内的无机盐尤其是钙盐中和,造成血钙减少,进而使眼球壁弹性降低,眼轴伸长,久之则成近视。  ◎情绪失衡大量糖食进入体内,在代谢过程中过多消耗维生素B1,致使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的排出受到影响,滞留于体内,特别是在脑组织中蓄积过多,从而引起孩子情绪变化,出现烦躁、易冲动、任性、爱发脾气、好哭、易怒等症状,医学上谓之嗜糖性精神烦躁症。唯一的防治方法就是限制糖食。  支招  食糖宜适量,切莫嗜好糖  许心田教授说,儿童每日以摄入15~20g糖类为宜。过食糖类可致“儿童嗜糖精神烦躁症

6、”,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易冲动,睡眠差,常在梦中惊醒,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面色苍白,抵抗力降低,容易患感冒、肺炎等病。  此外,过多地吃甜食还可以引起腹泻、腹胀、厌食、呕吐、消化不良、水肿、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龋齿等。  多食糖易发生龋齿,还可导致机体内的免疫功能降低和抗病能力减弱。  研究表明,由于糖分摄取过多,致使大量维生素B因帮助糖分代谢而被消耗掉,引起神经系统的维生素B缺乏,导致上述症状产生。因此,要治疗“嗜糖性精神烦躁症”问题也就变得非常简单易行了,那就是:老师要教育学生适量食糖,特别是家长要监

7、督孩子限制甜食,减少零食,三餐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应维持在1∶3∶6的比例。  提醒:  食糖讲科学,澄清几个误区  由于“嗜糖性精神烦躁症”近些年来屡见不鲜,而且中小学生当中的“小胖墩”也越来越多,还有一些学生罹患糖尿病,致使一些家长闻糖色变。那么,糖到底还要不要吃呢?许教授说,其实,作为一种美味食品,糖的确是个好东西,但是,正所谓好物不可多用,物极则必反,所以,食糖也要讲科学。关于食糖问题,建议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糖尿病就是糖吃多了近年来儿童糖尿病发病率上升,不少父母归咎于吃糖过多,其实是一种误解。糖类等三大产能营养素均需接受

8、胰岛素的调控,故胰岛素在决定一个人是否罹患糖尿病方面拥有绝对的发言权。如易与儿童结缘的I型糖尿病就是因为胰岛素缺乏所致,而与吃糖多少无关。  肚子饿了来颗糖肚子空空时吃颗糖,感觉上不饿了,却会促使胰岛素过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