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doc

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doc

ID:55161454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9

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doc_第1页
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doc_第2页
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doc_第3页
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对于贫血患者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行血液检验的104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缺铁性贫血65例,地中海贫血患者39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液情况。结果在MCV、MCHC和RDW三个指标中,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性贫血血液检验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多方面的血液检验参数结合起来,有利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贫血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液检验;贫血患者;外周血;血生化;诊断  782文章编号:1004-7484-06-3620

2、-01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到正常范围以下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中,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是比较常见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血常规比较相似,难于区分。为了探讨血液检验对于诊断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性贫血患者的应用价值,笔者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行血液检验的104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行血液检验的104例贫血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其中男57例,女47例,年龄15-66岁,平均32.5岁。缺铁性贫血组65例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16-66岁,平

3、均33.5岁。地中海贫血组39例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15-65岁,平均31.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和面色苍白、头疼、心慌、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合并口腔黏膜溃疡4例,四肢麻木5例,伴有神经精神症状7例,伴下肢浮肿9例,合并贫血性心脏病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血液检验104例患者均空腹进行真空采血2mL,放入一次性的血常规专用采血管中,采用迈瑞BC-538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1.3血常规标准以各指标的参考范围为标准,地中海贫血中RDW:10.5-14.5,MCV:14.5。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

4、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MCV、MCHC和RDW三个指标中,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性贫血血液检验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贫血是复杂的综合病征,分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小细胞性溶血性贫血,由于遗传的基因缺陷致使血红蛋白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珠蛋白链合成缺少或不足所导致的贫血或病理状态。由于基因缺陷存在复杂性与多样性,因此合成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链的类型和数量具有差异,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的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慢性进行性溶血

5、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常见于生育期妇女和婴幼儿,由于叶酸、铁及珠蛋白减少,导致合成的铁减少,引起体内储存铁缺乏,最终影响细胞的血红素合成而发生小细胞性溶血性贫血。在人体生理过程中,铁是必须的微量元素,血红蛋白的合成、细胞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儿茶酚胺代谢及合成等都离不开铁。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靠主动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运转而吸收,或被动的弥散入肠黏膜,由转铁蛋白运送进行吸收。铁进入血浆后,Fe2+被铜蓝蛋白氧化成Fe3+,然后由转铁蛋白运送到人体各组织中进行利用。  由于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性贫血的血常规比较类似,不容易区分,因此在贫血的诊断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①病史: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患

6、者的现病史和既往史、家族史和饮食情况,是否充分摄入营养物质,是否偏食、嗜酒,如果是婴儿则应询问是否及时添加辅食,如果是妇女应询问其妊娠情况;是否有胃肠道慢性疾病及手术史;是否有肝病史等。②临床表现: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患者是否有肝脾肿大进行性加重、黄疸、营养不良等症状。③实验室检查: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外周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央浅染区变大,中、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红细胞的外周发生类似变化,渗透脆性明显减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和地中海贫血一样扩大,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网织红细胞可轻度增高。中幼红细胞增生比较活跃,幼红细胞比较偏小,

7、粒系及巨核细胞系各方面正常。  目前临床上贫血的病因诊断还未引起高度重视,而且缺乏系统的贫血类型诊断标准,导致一些病例结果为“贫血待查”。临床医生应重视贫血患者的病因诊断,发挥贫血的性质对疾病治疗的重要作用。本研究表明,在贫血诊断中,应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血液检查,将各项检验参数与患者临床症状结合起来分析,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