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民间文化的与时俱进问题.doc

谈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民间文化的与时俱进问题.doc

ID:55161241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29

谈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民间文化的与时俱进问题.doc_第1页
谈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民间文化的与时俱进问题.doc_第2页
谈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民间文化的与时俱进问题.doc_第3页
谈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民间文化的与时俱进问题.doc_第4页
谈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民间文化的与时俱进问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民间文化的与时俱进问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谈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民间文化的与时俱进问题  摘要:不同的文化具有可比性。在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上,必须反对“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种相对主义倾向。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不至于被全球化所淘汰,才可能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面貌立足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林。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的优劣;民族民间文化;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C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7)05―0053―03    一    如今,随着文化的力量与作用在国家和地方综合实力的竞争中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当经济这种“硬实力”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之后,文化这种“软实力”的竞争便愈发举足轻重

2、。文化发展成了各级政府日益重视的奋斗目标。于是,出现了真正的“文化热”,或“文化建设热”。  文化的重要性已无可争议,但文化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却没有统一的答案。关于文化的定义是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文化是分层次的,应当从不同的意义上来界定文化。从最广的涵义讲,“文化”是与“自然”相对的,即一切非自然的、人为的现象都是文化现象(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在这个意义上,“文化”与“文明”基本相通,我们通常讲的“三个文明”、“四个建设”,以及埃及文明、玛雅文化、黄河文明、仰韶文化等等,全属广义的文化范畴。但是文化在比较严格的意义上仅指精神价值,通俗地讲,指人们的价值观、

3、生活态度及生活方式。文化最窄的含义,指具体的精神生活类型的创造过程及其结果,即各种精神价值、生活方式的表现形式或载体,也就是通常讲的文学、艺术、民间工艺、新闻、出版、广电、图书、博物、遗产保护等等。    二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亦称“民族民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成为社会各方面日益重视的问题,成为了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世界性的潮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展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多样性、文化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这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体公民的义务。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掘和保护的过程中,如何使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尽快过上高质量的现

4、代生活,始终应该是一个不能动摇的目标。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越是“原汁原味”的地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就越是滞后。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就必须把发展作为这些地方的首要任务。在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上,保护与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突出矛盾。这个矛盾一直困惑着世界上很多的政府、民众和学者。笔者在这里不讨论这个世界性难题,只想说明一点:并非每一种传承下来(或残留下来)的文化类型、文化样式、文化因子都是好东西,都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加以保护。在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时,一个最大的参照系就是:是否在整体上提升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村落的物质生活水准和精神生活品质

5、?当然,精神生活(也就是文化)的评价标准具有很强的相对性,不容易确定,这也是造成人们思想困惑的主要原因。但是,切不可把文化价值的相对性加以绝对化,变成了相对主义,进而拒斥与外来文化的交流,搞自我封闭,永远停滞在文明发展的大潮之外。  目前,在对待“原生态”文化资源上,存在着两种倾向:第一种来自某些持相对主义文化观的学者,认为文化是不可比的,没有先进与落后、鲜活与腐朽的差别。他们认为,以现代文明的标准来看,许多民族的文化或文化元素(主要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确是落后的,但这些文化或文化元素已经存在了千百年而没有消失掉,就说明它们是有生命力的。如果没有外来的现代文化去影响、“干扰”它们,当地老百

6、姓永远也不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妥。既然如此,继续让他们自得其乐、让他们像祖辈们繁衍生息下去,不是很好吗?为此,这些学者反对用一切现代的东西(比如修公路、架电线、兴水利、建学校等)去“破坏”当地人的宁静与安适;他们认定,百分之百的“原生态”是最适宜的,只有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笔者以为:这种见解看上去振振有辞,却是站不住脚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面前,在全国上下都在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当然首先是实现按国际标准衡量的小康生活水平)而奋斗的情况下,赁什么就要让一部分人(而且就中国的中、西部地区的现实来看,还是相当大

7、的一部分人)不能过上小康的生活,其理由仅仅是为了不使他们的“特色文化”被“破坏”掉呢?保留“文化孤岛”,使之不与现代文明接轨,对于当地群众来说,究竟是福还是祸,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很清楚的。  第二种倾向来自某些政府官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他们眼里,成了单纯的经济行为。他们认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论对文化来讲还是对旅游来说,应是双赢的事情。国际和国内这类成功的例子都不少,对于像贵州这样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