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里士多德关于“自制”的思想.doc

论亚里士多德关于“自制”的思想.doc

ID:55152189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9

论亚里士多德关于“自制”的思想.doc_第1页
论亚里士多德关于“自制”的思想.doc_第2页
论亚里士多德关于“自制”的思想.doc_第3页
论亚里士多德关于“自制”的思想.doc_第4页
论亚里士多德关于“自制”的思想.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亚里士多德关于“自制”的思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亚里士多德关于“自制”的思想  摘要:自制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亚里士多德把自制界定为处于德性与恶之间的品质,把自制作为达到德性的中间性环节。亚里士多德以对苏格拉底无人不自制观点的回应为主线,主要论及自制与知识、自制与不能自制、自制与节制、自制与明智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在对知识的分析中解决了自制和不能自制的疑难,强调了自制与节制、自制与明智之间的联系。理清自制的性质与定义后可见,自制是一种依靠理智使其自身不适当欲望遵循逻各斯的好品质,它使人们在习惯修养中达到节制的德性,并能使我们在好的城邦中生活得好。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自制;不能自制;节制

2、;明智  中图分类号:B820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07406004306  一、“自制”概念的提出  希腊早期的哲学家都是自然哲学家。他们都尝试从自然中找出某种能产生世界万物或推动世间万物变化的根据、本原或始基。自苏格拉底开始,哲学家才把自己的视角转向了人世间,把哲学由天上引到了地上,引向了市场中,引向了对人本身的探讨,引向了对人类社会中道德问题的探讨。在道德问题上,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那就是“知识即美德”。苏格拉底相信,人们只要拥有了知识,就具有了美德,就会以善的标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从而必然能够达到人生的正义和善。相反,人之所以在

3、道德上犯错误,并非因为他有意为恶,而是因为他没有知识所致,人们不会明知对的不去做,或者明知错的却要为之。这就引出他的“无人自愿作恶”的思想。  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却发现,有时事情并非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也就是说,人们有时确实是明知是对的却不去做,明知是错的却偏要为之,这难道不是“有意作恶”吗?人真的是因为无知才作恶吗?人行善仅仅是因为有知识吗?从这些质疑出发,人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这种反思在古代主要集中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考中。亚里士多德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从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所阐释的观点看,他并不完全赞同苏格拉底的看法。在他看来,人知善而不行

4、,知恶却为之,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确实与知识相关,就此而言,苏格拉底的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另一方面,这个问题还和人的意志有关,因为人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关于意志的,就此而言,主要与人的意志的自制能力有关,与人是否具有自制的品德有关。所谓自制是意志能克服欲望的诱惑而坚持按照自己认知到的正确的原则行事,而所谓不能自制,也就是由于意志的无力而使自己屈从于错误的情感欲望而背弃正确原则而为恶。  二、亚里士多德的“自制”概念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七卷重点讨论了自制与不能自制的问题,一方面是对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另一方面也是回应苏格拉底“无人不自制”、“

5、无知才作恶”的说法。  为了说清问题,亚里士多德首先讨论了人的行为与意志或意愿的关系。因此,对出于意愿和违反意愿的行为的讨论成为了他选择的首要论题。他的基本观点是,只有出于意愿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才有善恶可言,也才值得称赞或谴责。同时我们也只对出于意愿的行为或品质负有道德责任。亚里士多德认为,无论是自制,还是不自制,都无不与人的意愿相关,因而都具有道德意义,自制是应当受到赞扬的品质,不能自制则是应当受到谴责的品质,由于它们是出于意愿的,所以我们才应当对这两种品质负责,才对它负有道德责任。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出于意愿的行为必须不是行为主体受不可抗外力胁迫做出的

6、,即它必须是行为主体在知道行为的具体情况下做出的行为。而违反意愿的行为是由于外力胁迫的协迫所致。由于自制者和不能自制者的行为都不是由于外力的行为,也都是在知道自己行为的具体情况条件下做出选择的行为,所以,都不是违反意愿的行为,而是出于意愿的行为。  首先,外在因素的存在是受外力胁迫而行动的必要条件,也是违反意愿行动的必要条件。无论是自制者还是不自制者,其行为大体上来讲都是内在动力驱动的,虽然对于这个内在动力究竟是理智还是欲望,我们还不能很明确,但它们都不能被看作是由外在因素控制的,因此,它们是出于意愿的行为。  其次,自制者的痛苦仅仅是这种行为的一个表象。自制的

7、人要避免一些欲望,因而是痛苦的,然而这种行为并不是由于外力的作用,而是遵从内心的选择。同时,不能自制者追随欲望的行为显然当下是快乐的,所以它是合于意愿的行为,而不是违反意愿的行为。综上所述,亚里士多德认为自制或不自制都在行为主体的能力范围以内,或者说,取决于他自身,都是出于意愿的行为。  在确定了自制与不自制的行为是出于意愿的行为后,接下来的一个问题便是,行为者是否对自己自制与不自制的品质负有道德责任?对此,亚里士多德的看法是应当负有责任。他说:“每个人的善观念又是由他的品质决定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善观念不负有责任,就没有人对他所作的恶负有责任。”[1]7

8、5由此,亚里士多德得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