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51972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9
《观察对摄影创作的影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观察对摄影创作的影响 摘要:摄影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捕捉不寻常的动人心魄的影像,是摄影家运用感情和智慧的创造性活动。懂得怎样观察,是摄影创造的真谛。 关键词:观察;摄影;创作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2--0175--02 摄影创作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观察。会不会观察?怎样观察?关系到你能不能创作出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关系到你能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摄影艺术家。 摄影家与常人几乎没有差别,他与常人一样,对一切都感兴趣,或者对一切又那么漫不经心。但是他的思维,却时常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状
2、态,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叉进行,不停地处理着由视觉接收传递过来的大量信息。由于职业的习惯,决定了他对周围的环境、光线、色彩、明暗、线条、形状、质感等等都非常敏感,随时发现和捕捉有意义的典型瞬间。 比如,观察一棵树,常人由概念化思维的影响,缩短了感性认识的过程,用想当然去代替细心的观察,往往只看见一个“树的模样”,其余的很少去关注,而摄影家则不同,他不是概念化地观察那树的一般特征,他能够观察到闪亮的树叶,弯曲的树枝,绮丽的花纹图案,阳光洒在树上而地上影子的形状等,他能看到常人不易察觉到的树的特别之处,甚至连微小的叶脉也不放过。摄影家的观察方
3、式是这样的一种方式:他眼中的景物,不是客观事物外部形态的简单在现,而是客观事物内在精神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摄影家面对一个事物。他不仅仅看见这一事物本身而已,他能观察到这一事物和周围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能够发现这一事物独具的、与众不同的本质特征。 大多数摄影者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面对一个精彩的场景、一处别致的景物、一位与众不同或拍出照片足以吸引读者的人物,我们常常会激动不已,注意力会不由自主地集中到引起我们激动的兴趣中心上来。而对实际存在于周围和背景上有碍主体的细节,却往往视而不见或印象不深,待冲洗出照片后才大吃一惊:照片上怎么多了一些东
4、西? 这种奇怪的现象,摄影学把它称之为“视觉选择性”。当我们发现了一个拍摄题材,随之心情十分兴奋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那些分散注意力的因素,而这些因素足以破坏主题的感染力,这就是视觉选择性造成的恶果。 懂得了这样的道理,拍摄时加以注意,失误是完全能够避免的。人是有思维的,我们通常是以感觉和经验来观察一个景物,只注意少数几个主要的足以引起我们注意和令我们忘情的景物局部,而对次要部分却视而不见。可是,照相机却不会思维,他不能像人眼那样观察,它没有经验,也而不会选择。它只能将它面对的视角内的所有景物,不分主次、不加区别地笼统摄入画面。人与照相
5、机之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人能思维,照相机却不行。因此。必须训练我们的眼睛适应照相机镜头的这种特性。 在摄影创作中,“视觉暂留”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从生理学角度分析,“视觉暂留”是眼睛的一种特殊功能。人的视觉是受大脑控制的指挥的,眼睛捕捉到的景物形象,通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才能在脑海中形成对这一景物的色彩、形状、体积、等外部形态的认识。当眼睛从这一景物移到另一景物时,原先景物的外部形态还滞留在视网膜上,脑海里还印有原先景物的模糊轮廓,这就是“视觉暂留”。这种暂留的模糊轮廓,只有当脑神经接受了新的外部信息并被其占领后。才会消失。通俗的地说,也
6、就是旧的景物形态与新的景物形态在人的视觉中有一部分是重叠的。 我们在观察某一景物时,总是习惯地将它周围的环境也扫视一圈,当我们把视线回到这一景物时,由于视觉暂留的作用,实际上已经将周围景物的某优些点与这一景物进行了调剂,弥补了这一景物本身的许多缺陷,总觉得它很完美。比如看一座宝塔,我们习惯地将它周围的山水、树木、人物与之进行了调剂,山水为它造成高低起伏的变化,树木的葱绿为它增色,人物为它增添活力。留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已不是现实的宝塔,而是宝塔与周围景物和人物的综合体。而照相机却没有这种视觉暂留的本领,它是客观的、毫不留情地记录下镜头所能
7、容纳的一切,根本不去迁就人眼顾及的周围景物。所以,许多看来挺美的景物,拍成照片后却不一定是美的,因为照相机“冷酷地”将周围烘托主体的景物抛弃了,它只客观准确地记录实在景物。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碰到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个穿白色衣服的人站在红色的环境里,因为光的反射,他的衣服会映成红色,可是许多人凭自己的经验仍把他它说成是白色的。这说明,人的理智往往与视觉不一致。理智总是提醒我们所看到的是事物的本想而不是它当时所呈现的模样。因此,我们必须明了,有两种视觉――理智的视觉和肉眼的视觉。 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智视觉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人们头脑中对过去事
8、物的印象、概念包括臆想的东西。而肉眼视觉则接近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往往更真实一些。理智视觉因带主观因素,包含了想当然的成份,它与实际情形,有一段距离。 这两种感觉,会给摄影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