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doc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doc

ID:55150703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9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doc_第1页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doc_第2页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doc_第3页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doc_第4页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  唐代的饮茶方式是煮茶,是先将茶饼烘烤磨碎筛成粉末再放到锅里去煮成茶汤饮用。据《茶经•五之煮》记载,煮茶的锅叫做,它是放在炉子上用火烧煮的。当水刚烧开时,水面出现像鱼眼一样大小的水珠并微微发出响声,称之为一沸,此时要加入一勺盐调味。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此时要舀出一瓢水备用。再用竹夹在锅中心搅打使开水呈旋涡状,然后将茶粉从旋涡中心倒进去。过一会儿锅中茶水“腾波鼓浪”时称为三沸,要将刚才舀出来的那瓢水再倒进锅里,茶汤就算煮好了,将它舀进茶碗里奉客饮用。  可以看出,唐代的煮茶是在里进行,而又是放在体积

2、比它更大的炉子上烧煮的,炉子也就处在人们的视线之内。因此陆羽对烧水的炉子就特别重视。在《茶经•四之器》中,炉子是摆在首位的,陆羽称之为“风炉”,并进行精心的设计:“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圬墁。凡三足,古文书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其三足之间,设三窗。底一窗,以为通飙漏烬之所。上并古文书六字,一窗之上书‘伊公’二字,一窗之上书‘羹陆’二字,一窗之上书‘氏茶’二字。所谓‘伊公羹,陆氏茶’也。置(土带)(土臬)于其内,设三格:其

3、一格有翟焉。翟者,火禽也。画一卦曰‘离’。其一格有彪焉,彪者,风兽也。画一卦曰‘巽’。其一格有鱼焉,鱼者,水虫也。画一卦曰‘坎’。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备其三卦焉。其饰以连葩、垂蔓、曲水、方文之类。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其灰承作三足铁盘抬之。”  由此可知,陆羽《茶经》中设计的风炉是用铜铁铸造或是用泥土制成,形状像古代三足鼎,鼎足上各书写一行文字。三足之间设三窗,底窗是作为进风煽火及漏灰之用,上面的窗当然是通风透气用的。三窗上面书写“伊公羹,陆氏茶”六字。在炉内壁设有三个横突〗)以安置烧水的锅。在三个

4、横突之间还要画上象征风、火、水的禽、兽、鱼图案,各画一巽、离、坎的卦象,寓以“风能兴火,火能熟水”之意。在风炉的外壁还要画上花卉、藤草、流水、方形图案作为装饰。  应该说,陆羽的设计独具匠心,富有艺术性,其观赏性也是很强的,可惜是至今没有发现陆羽设计的风炉图样,也没有发现与之相类似形状的考古实物,虽然有些日本和中国的学者根据《茶经》的记载进行复原,但是否与陆羽当年的设计相同还是没有把握。  至今尚没有发现用金属制成的风炉实物,但唐代茶诗中经常提到它。因风炉的形状如“古鼎形”,故唐诗中常称之为茶鼎。如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茶中杂咏

5、》第八首就是描写煮茶的风炉,其题目就叫做《茶鼎》。其他唐诗中也经常提到茶鼎,如:  “看著晴天早日明,鼎中飒飒筛风雨。”  “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  “未必蓬莱有仙药,能向鼎中云漠漠。”  “华山僧别留茶鼎,渭水人来锁钓船。”  “熟宜茶鼎里,餐称石瓯中。”  “滩声起鱼眼,满鼎漂清霞。”  “小小调茶鼎,铢铢定药斤。”  用金属制成的茶鼎也称作金鼎,唐诗中也有提及:  “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这种金鼎实际上是用铜制造的,当时也称作铜炉,如“

6、砖井铜炉损标格。”“金鼎”只是美称而已,并非是用黄金铸造的。实际上当时使用更多的是用铁铸造的茶鼎。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中就说明安徽舒城的铁匠铸造的铁鼎质量最好:  “龙舒有良匠,铸此佳样成。”  “新泉气味良,古铁形状丑。”  可能是富贵人家用铜鼎,一般人家用铁鼎,而更多的普通百姓只能是“运泥为之”了。用泥土制成的则称为“炉”,其形状可能与鼎有所差异。唐诗中经常描写到炉:  “红炉煮茗松花香。”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静室焚檀印,深炉烧铁瓶。”  “瑟瑟香尘瑟瑟泉,惊风骤雨起炉烟。”

7、  “时借僧炉拾寒叶,自来林下煮潺��。”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在金属茶鼎中烧火的燃料一般要用木炭,前引秦韬玉《采茶歌》中在“看著晴天早日明,鼎中飒飒筛风雨”之前的两句就是:“倚云便酌泉声煮,兽炭潜然虬珠吐。”兽炭就是指质量很好的木炭。泥炉的燃料则除了木炭之外有时也可用树木的枝叶。如:  “荧荧爨风铛,恰得坠巢薪。”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时借僧炉拾寒叶,自来林下煮潺��。”  唐代的泥炉的具体形状如何,从唐诗中只能得到“红炉”和“深炉”两点认识。“红炉”和“白瓷”相对,说明炉子颜色是红的,因为

8、是红色也反映了泥土烧成而不是金属铸造的。“深炉”是说炉身较深,可见其形状较长,应是长筒形状。因称“炉”而不称“鼎”,是否也有三足不得而知。所幸有两件考古实物让我们可以得见唐代风炉的具体形状。  一件是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石雕茶具中的石炉,其样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