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花如花阿昌人.doc

ID:55150230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9

爱花如花阿昌人.doc_第1页
爱花如花阿昌人.doc_第2页
爱花如花阿昌人.doc_第3页
爱花如花阿昌人.doc_第4页
爱花如花阿昌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爱花如花阿昌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爱花如花阿昌人    阿昌族是我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陇川县户撒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三个阿昌族乡。古代汉文史籍中的“峨昌”、“娥昌”、“莪昌”或“阿昌”、“萼昌”等,都是不同时期对阿昌族的称谓。  我们的汽车在滇西的峡谷中欢快地穿行,阿昌族就生活在这一带。气势磅礴的高黎贡山支脉自腾冲逶迤纵贯向南,形成绵延起伏的丘陵山地。主要河流有大盈江、龙川江,两江支流和无数溪涧遍布其间,整个地带水系呈叶脉状分布。高山、大河间有许多峡谷平地,阿昌族主要居住的户撒坝子和梁河坝子就坐落在其中的丘陵谷

2、间。坝子四周青山环抱,坝中流水潺潺,户撒河自北向南纵贯户撒坝;襄宋河、大盈江似银色的蛇,装点着美丽的梁河坝。山麓之下的半山半坝中,点缀着错落有致的阿昌村寨,眺眼望去,一派宁静、清幽、祥和的景象。  看过电影《孔雀公主》的人,都会被王子佩带的银长刀吸引。如今,打刀的不得挎刀,打银的没有银戴的日子,早已像户撒河水一样流逝而去,各种银饰和鲜花把现在的阿昌族打扮得异常美丽。  腊撤地区阿昌族的衣着民族特色最浓。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裤脚短而宽。小伙子喜缠白色

3、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有些中老年人还喜欢戴毡帽。青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出约40厘米长的穗头垂于脑后。如外出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斜背一个“筒帕”和一把阿昌刀。姑娘爱穿蓝色、黑色对襟上衣和长裤,打黑色或蓝色包头,有的像高耸的塔形,高达一、二尺。有的则用二寸多宽的蓝布一圈圈地缠起来,包头后面还有流苏,长可达肩;前面用鲜花和彩色绒珠、缨络点缀;有的在左鬓角戴一银首饰,像一朵盛开的菊花,上面镶玉石、玛瑙、珊瑚之类;姑娘们还以银元、银链为胸饰,颈上戴银项圈数个,光彩夺目。阿昌姑娘还扎腰带,她们叫毡裙,多用自

4、制的线和土布绣制。这与阿昌人的劳动生活有关。据说,古时有位猎人的女儿,为了跟父亲学打猎的本领,就缝了一条腰带把腰身扎紧,勤学苦练,练得一身好武艺,姑娘们羡慕她,也学她扎起腰带。扎时在身前留出一长一短两条扎头,既紧束腰肢,方便劳作,又飘如彩蝶,十分美观。每逢节日,阿昌族妇女们都要精心打扮一番。她们取出珍藏的各种首饰,戴上大耳环、雕刻精致的大手镯、银项圈,还在胸前的四颗银钮扣上和腰间系挂上一条条长长的银链……走起路来银光闪闪,风采耀眼。  户腊撒阿昌族的村寨沿坝子东西两边山麓分布,各村寨间有石板路连接,街道

5、非常整洁,我们去时正逢阿昌族的“会街”节,会街节主要盛行于户撒地区,又叫“阿露”节,每年农历九月初十举行,主要是为了喜庆丰收。每逢会街节,村村寨寨的阿昌族就汇集到事先商定的场地,隆重举行节日活动。活动的内容主要是群众性的集体歌舞和耍青龙、白象、跳象脚鼓舞、耍青棍等。    街道两旁无数把薄刀在砧板上剁肉,发出笃笃笃的响声,许多摊贩正在制作阿昌族有名的风味食品――火烧生猪肉米线,也称“过手”米线。各摊档的调料不尽相同,但每家的选料都很注意,一般是新鲜火烧猪肉,经过剁细斩茸,然后用酸醋拌熟,再加上碎花生米、

6、猪肝、猪脑、粉肠以及各种调料如芝麻、大蒜、辣椒、芫荽、豆粉、酸水,最后拌和上柔软滑润的米线。经不住诱惑,我在一个摊档前要了一碗,酸辣可口,别具风味。阿昌族的山歌唱道:“户撒好,户撒好,户撒‘过手’忘不了,吃了‘过手’想‘过手’,‘过手’味道实在好”。过往的行人到户撒地区都要品尝这种美味食品,否则将遗憾无比。  耍白象是会街的一项主要内容。阿昌族信小乘佛教,耍白象迎接他们最信奉的“个打玛”的灵魂回到人间。白象用木料做架,纸糊身,布做鼻,一人藏在白象肚里,双手来回拉动连着象鼻并带有滑轮的绳子,众人绕着白象跳

7、象脚鼓舞。  耍青龙、白象原来是为纪念他们信奉的“个打玛”的灵魂回到人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现在,已把过去盛大的宗教集会变成了耍青龙、白象欢庆丰收的活动。德宏州人大在广泛征求阿昌族人民的意见后,决定把梁河地区的“窝罗”节和户撒地区的“会街”节合起来称“阿露窝罗”节,并法定为阿昌族传统节日,节日订在每年的3月20日。  在户撒地区,我们参加了阿昌族的荡秋千活动。荡秋千是阿昌族的传统活动,多在喜庆节日举行。场地中立两根高约3米的木柱,柱顶架一横梁,横梁中央套一个宽约一米的木制十字型滚轴,如车轮状。滚轴上有

8、各长约2米的四对平行足,足端系短绳,绳端挂一木板,形如秋千。玩时,四人各坐一木板上,脚触地时即用力蹬地,使滚轴转动,上下升降。因秋千架如风车旋转,故称“风车秋千”。看到阿昌族姑娘玩那么开心,我也跃跃欲试,欢天喜地地坐在木板上,可是每升到最高处,我就忍不住吓得尖叫。阿昌族荡秋千有一个传说,传说有个国王娶龙女为妻,渴望自由的龙女不愿受宫廷的禁锢,便在初一早晨诈称宴饮积食,请求国王在河边立个秋千,消食解闷。龙女登上秋千悠荡,越荡越高,忽而抹草擦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爱花如花阿昌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爱花如花阿昌人    阿昌族是我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陇川县户撒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三个阿昌族乡。古代汉文史籍中的“峨昌”、“娥昌”、“莪昌”或“阿昌”、“萼昌”等,都是不同时期对阿昌族的称谓。  我们的汽车在滇西的峡谷中欢快地穿行,阿昌族就生活在这一带。气势磅礴的高黎贡山支脉自腾冲逶迤纵贯向南,形成绵延起伏的丘陵山地。主要河流有大盈江、龙川江,两江支流和无数溪涧遍布其间,整个地带水系呈叶脉状分布。高山、大河间有许多峡谷平地,阿昌族主要居住的户撒坝子和梁河坝子就坐落在其中的丘陵谷

2、间。坝子四周青山环抱,坝中流水潺潺,户撒河自北向南纵贯户撒坝;襄宋河、大盈江似银色的蛇,装点着美丽的梁河坝。山麓之下的半山半坝中,点缀着错落有致的阿昌村寨,眺眼望去,一派宁静、清幽、祥和的景象。  看过电影《孔雀公主》的人,都会被王子佩带的银长刀吸引。如今,打刀的不得挎刀,打银的没有银戴的日子,早已像户撒河水一样流逝而去,各种银饰和鲜花把现在的阿昌族打扮得异常美丽。  腊撤地区阿昌族的衣着民族特色最浓。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裤脚短而宽。小伙子喜缠白色

3、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有些中老年人还喜欢戴毡帽。青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出约40厘米长的穗头垂于脑后。如外出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斜背一个“筒帕”和一把阿昌刀。姑娘爱穿蓝色、黑色对襟上衣和长裤,打黑色或蓝色包头,有的像高耸的塔形,高达一、二尺。有的则用二寸多宽的蓝布一圈圈地缠起来,包头后面还有流苏,长可达肩;前面用鲜花和彩色绒珠、缨络点缀;有的在左鬓角戴一银首饰,像一朵盛开的菊花,上面镶玉石、玛瑙、珊瑚之类;姑娘们还以银元、银链为胸饰,颈上戴银项圈数个,光彩夺目。阿昌姑娘还扎腰带,她们叫毡裙,多用自

4、制的线和土布绣制。这与阿昌人的劳动生活有关。据说,古时有位猎人的女儿,为了跟父亲学打猎的本领,就缝了一条腰带把腰身扎紧,勤学苦练,练得一身好武艺,姑娘们羡慕她,也学她扎起腰带。扎时在身前留出一长一短两条扎头,既紧束腰肢,方便劳作,又飘如彩蝶,十分美观。每逢节日,阿昌族妇女们都要精心打扮一番。她们取出珍藏的各种首饰,戴上大耳环、雕刻精致的大手镯、银项圈,还在胸前的四颗银钮扣上和腰间系挂上一条条长长的银链……走起路来银光闪闪,风采耀眼。  户腊撒阿昌族的村寨沿坝子东西两边山麓分布,各村寨间有石板路连接,街道

5、非常整洁,我们去时正逢阿昌族的“会街”节,会街节主要盛行于户撒地区,又叫“阿露”节,每年农历九月初十举行,主要是为了喜庆丰收。每逢会街节,村村寨寨的阿昌族就汇集到事先商定的场地,隆重举行节日活动。活动的内容主要是群众性的集体歌舞和耍青龙、白象、跳象脚鼓舞、耍青棍等。    街道两旁无数把薄刀在砧板上剁肉,发出笃笃笃的响声,许多摊贩正在制作阿昌族有名的风味食品――火烧生猪肉米线,也称“过手”米线。各摊档的调料不尽相同,但每家的选料都很注意,一般是新鲜火烧猪肉,经过剁细斩茸,然后用酸醋拌熟,再加上碎花生米、

6、猪肝、猪脑、粉肠以及各种调料如芝麻、大蒜、辣椒、芫荽、豆粉、酸水,最后拌和上柔软滑润的米线。经不住诱惑,我在一个摊档前要了一碗,酸辣可口,别具风味。阿昌族的山歌唱道:“户撒好,户撒好,户撒‘过手’忘不了,吃了‘过手’想‘过手’,‘过手’味道实在好”。过往的行人到户撒地区都要品尝这种美味食品,否则将遗憾无比。  耍白象是会街的一项主要内容。阿昌族信小乘佛教,耍白象迎接他们最信奉的“个打玛”的灵魂回到人间。白象用木料做架,纸糊身,布做鼻,一人藏在白象肚里,双手来回拉动连着象鼻并带有滑轮的绳子,众人绕着白象跳

7、象脚鼓舞。  耍青龙、白象原来是为纪念他们信奉的“个打玛”的灵魂回到人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现在,已把过去盛大的宗教集会变成了耍青龙、白象欢庆丰收的活动。德宏州人大在广泛征求阿昌族人民的意见后,决定把梁河地区的“窝罗”节和户撒地区的“会街”节合起来称“阿露窝罗”节,并法定为阿昌族传统节日,节日订在每年的3月20日。  在户撒地区,我们参加了阿昌族的荡秋千活动。荡秋千是阿昌族的传统活动,多在喜庆节日举行。场地中立两根高约3米的木柱,柱顶架一横梁,横梁中央套一个宽约一米的木制十字型滚轴,如车轮状。滚轴上有

8、各长约2米的四对平行足,足端系短绳,绳端挂一木板,形如秋千。玩时,四人各坐一木板上,脚触地时即用力蹬地,使滚轴转动,上下升降。因秋千架如风车旋转,故称“风车秋千”。看到阿昌族姑娘玩那么开心,我也跃跃欲试,欢天喜地地坐在木板上,可是每升到最高处,我就忍不住吓得尖叫。阿昌族荡秋千有一个传说,传说有个国王娶龙女为妻,渴望自由的龙女不愿受宫廷的禁锢,便在初一早晨诈称宴饮积食,请求国王在河边立个秋千,消食解闷。龙女登上秋千悠荡,越荡越高,忽而抹草擦地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