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归政记.doc

慈禧太后归政记.doc

ID:55147385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9

慈禧太后归政记.doc_第1页
慈禧太后归政记.doc_第2页
慈禧太后归政记.doc_第3页
慈禧太后归政记.doc_第4页
慈禧太后归政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慈禧太后归政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慈禧太后归政记  如果从1861年“祺祥政变”开始算起,到1886年,慈禧太后在大清王朝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已经待了25年,尽管她只是“垂帘听政”,并不是名正言顺的最高领导人。然而一个女人,特别是一个独子早丧的寡妇,不论她对权力是怎样地充满兴趣,25年的漫长岁月都会消磨掉这单调乏味的权力欲望。  更何况,在过去的25年里,慈禧太后使大清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准确地说,应该变的都变了:向西方学习,踏上近代化轨道,清朝的发展大致上说来已经进入正轨;而不该变的都没变:大清王朝还是满洲人统治,不管汉人官僚拥有怎样的权力,满洲贵族集团的利益并没有因为清

2、朝的发展而动摇。一个时代就这样在历史上确立下来了,不管谁是名义上的皇帝,谁能不承认这其实是“慈禧太后时代”呢?一个年过半百的寡妇,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太后的想法  1886年7月11日,51岁的慈禧太后似乎失去了对权力的兴致。这一天,她在宫中召见小皇帝的亲生父亲、醇亲王奕�X,还有领班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等满洲贵族中的当家人;陪同慈禧太后召见的有年仅15岁的小皇帝光绪。会议主旨就是商量慈禧太后不再垂帘听政,将大清国日常事务处置权还给小皇帝的事情。  根据《光绪朝东华录》记载,当天会议之后发布的懿旨说,当年小皇帝即位时只有3岁,实在太

3、小,无法亲政,大清王朝一切用人行政,王大臣等不能无所秉承,所以那时不得已允准廷臣之请,垂帘听政,并郑重约定一旦小皇帝典学有成,即行亲政。现在12年过去了,小皇帝德业日新,长大成人了,这当然是国家之福,所以慈禧太后在懿旨中表示,有意借此机会卸任息肩,颐养天年。她郑重且高兴地宣布,她将遵守当年的约定,于明年某时举行皇帝亲政典礼。  如果我们不用“恶的历史观”去延续一百年来的史学话语,如果我们从日常情理层面去体察慈禧太后此时的心情,我们应该相信太后的真诚,应该相信她的“退位”并不存在什么“微言大义”或矫情,更非虚情假意,而是其内心真实意思的表

4、达。因为那时,近30年的洋务新政带来了新气象,先前经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所消耗的国力大致恢复,大清王朝似乎重新回到了一个新的盛世时期。  慈禧太后在这个时候提出由小皇帝亲政,其实就是功成身退,就是要在青史上留名,要用事实正告那些一直诋毁她政治人格的反对派:我那拉氏虽为女流,但绝不是权力贪婪者。  我们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刻意替慈禧太后翻案,因为历史事实俱在,当时大清王朝内部并没有谁对太后的权力提出过挑战,担负执政政治责任的满洲贵族集团,对太后过去若干年的操劳,大致还是满意的,所以也没有人对太后的权威提出异议。  众臣吁请继续垂帘 

5、 从太后的立场分析,她之所以提出让小皇帝亲政,主要还是�榇笄逋醭�的长治久安考虑,希望小皇帝在实际历练中提高能力,树立威望,并逐步建立自己的执政班底或团队。  然而,从小皇帝的立场看,不论已经学到了多少知识,15岁就担负起大清王朝的政治责任,委实有点儿早,何况这个位置迟早都是自己的,有“亲爸爸”老佛爷在前面罩着,帝国一切用人行政,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  所以当太后的决定一宣布,小皇帝当即长跪恳辞,醇亲王奕�X及礼亲王世铎等亦以时事多艰,万几繁钜,恳请皇太后从缓归政,将小皇帝扶上马再送一程。  奕�X是道光帝第七子,他的大福晋是慈禧太后的

6、亲妹妹。奕�X和他的大福晋的第二子载��,也就是现在的光绪帝。从亲情上说,奕�X是慈禧太后的妹夫,是当今皇上光绪帝的亲爹,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说,他的陈情与呼吁,都是真诚的,都是为帝国、为小皇帝未来前途着想。何况,奕�X的学识才智不过中等,既无野心,更无锋芒,他之所以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比较公平的说法就是他的平庸和谨慎。  至于礼亲王世铎,虽然长期居于军机处领办大臣等显赫地位,但也属于那种比较平庸甚至无能的人,他对慈禧太后的忠诚亦不必怀疑,所以在慈禧太后当政期间,世铎的政治待遇一直保持不变,以满洲贵族掌门人的身份协助皇太后处理朝政。  慈

7、禧主意已定  醇亲王、礼亲王再三恳请,慈禧太后对此也有比较深的了解,但她主意已定,并不理会。她说:12年前“垂帘听政”乃非常之举,本属一时权宜。现在皇上既然典学有成,自应遵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七懿旨约定,即行亲政,以慰深宫期望之意。她仍命各方面继续准备,并命钦天监于明年正月内选择吉期,举行亲政典礼。  这是慈禧太后宣布归政当天的事情,所有细节在《清实录》《翁同��日记》等文献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后来的研究者对事实本身并没有提出多少不同看法,只是在对慈禧太后的心理动机分析上,大都遵循“恶的历史观”,揣测太后归政诚意并不可靠,认为慈禧太后对权

8、力的贪婪使她不可能真的放弃已经获得的至上权力。这种分析不过是臆想罢了。  根据《翁同��日记》,奕�X在向慈禧太后当面请求从缓归政未准后,曾找帝师翁同��等人商量对策,奕�X介绍了与皇太后面谈的情况,说皇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