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40838
大小:18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8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重点难点】1.能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和治理措施。【自主学习】一、荒漠化的含义1.概念:荒漠化是指由于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草原和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2.荒漠化本质是土地退化。3.类型:荒漠化按其成因、分布和特点可分为几种类型:(1)沙漠化:指在风力侵蚀作用下的
2、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如西北塔克拉玛干沙漠。(2)红色荒漠化:南方丘陵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3)石质荒漠化:在我国的石质山地,由于山地坡地开垦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的现象,在云贵高原地区表现明显。(4)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或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的现象。多分布在我国华北地区【活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因素:地形: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降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
3、育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人为原因:过度樵采毁林开荒轮荒开矿二、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高大山脉,阻挡水汽进入,地形复杂,起伏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河流:多为内流河,流量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2.西北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动力条件:大风频繁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放牧、乱砍滥伐
4、、过度开垦)4.红色荒漠和西北荒漠成因的异同点:共同点:滥伐森林、过渡开垦不同点:自然原因(水蚀/风蚀)人为原因(开山取石/过度放牧、过度樵采)5.盐碱化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地势低洼,频繁的旱涝灾害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三、荒漠化的危害①经济损失巨大②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提供沙源③生物的生产能力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引发饥荒。④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威胁基础设施 ⑤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四、荒漠化的防治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2.荒漠化的治理措施(1).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2).解决生活
5、能源问题(3).发展节水农业(4).植树种草,防风固沙(5).设置草沙障习题演练读下图,回答1~3题。1.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林草繁茂的绿色王国之路上的重镇。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C.灌溉用水增多,沙漠侵吞D.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2.由古到今,该地区绿洲的空间演变趋势是A.向河流的下游集中B.由山区向平原集中C.范围不断扩大D.日益向沙漠边缘退缩3.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退耕还林下图
6、为“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回答4~5题。4.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 B.过度开垦 C.开采矿产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5.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A.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 B.实施人工降雨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 D.发展立体农业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6~7题。 6.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A.6月 B.7月
7、 C.8月 D.9月 7.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 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据此回答8~10题。 8.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B.人们的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C.冬季风势力增
8、强,影响的范围扩大 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多发[来源学#科#网Z#X#X#K]9.防治荒漠化的重点应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