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教材使用的几点思考.doc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教材使用的几点思考.doc

ID:55139449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8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教材使用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教材使用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教材使用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教材使用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教材使用的几点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教材使用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教材使用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新课程实践中,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对教材使用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教师们认真研读教材,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充分利用好教材例题,引导学生探索例题思路,加强对例题的探究与拓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材使用;数学能力  一、读懂、悟透教材是构建高质量数学课堂的本原  1.�_定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是教与学的依据,不以教材为基础的数学课堂会失去方向,教学质量也没有保障.要确定某节或某课时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师须先确定整章内容在教材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2、梳理整个教材体系,将教材内容分类归纳,把握整体的知识体系.再了解单元内课时与课时之间的联系,对一节课在整章、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都做到心中有数.此外教师在关注教材的知识体系以外,还要从教材文本的表象信息中找出无形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条暗线,细心体会编者的意图.  2.读懂教材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与教学要求.教师在领会课标理念与要求的基础上研读教材,在熟悉整个教材体系后,钻研本节内容相关知识结构与联系,同时还要关注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例如《代数式的值》是浙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4章《代数式》中的第3节,是学生会列代数式后,经历给定一个数求代数式的值的过

3、程,它是后续学习方程、函数的重要基础.教材以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时莫斯科和北京的时间作为问题背景,引出“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紧接着“做一做”这个栏目给出了类似的问题――伦敦和北京的时间差问题,最后给出了以下例题.  例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若用h表示圆柱的高,r表示底面半径,V表示圆柱的体积.  请用字母h,r,V写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求底面积半径为50cm,高为20cm的圆柱的体积.  解:V=πr2h.  ∵r=50,h=20,  ∴V=π×502×20=50000π.  答:所求圆柱的体积为50000π�M3.  课程标准关于“代数式的

4、值”的要求为: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例1对应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内容.  二、重视教材中的概念引入让学生经历对概念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1.以生活素材为背景引入.在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要恰当地选取生活素材,呈现给学生熟悉且与概念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再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抽象出概念的特征,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2.以原有概念为模型引入.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不仅具有相似的特点,而且表述方式也类似,教师在

5、新概念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依据已有概念为模型,分析它们的结构特征,再引入新概念.如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与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等.因此,在分式的概念引入时可类比分数的概念,同样,对不等式性质的研究也可类比等式的性质引入.  三、充分利用教材例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1.利用教材例题,引导学生反思感悟思想方法.浙教版数学教科书八年级下册“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有以下例题.  例设△ABC中BC边的长为x,BC上的高线AD为y,△ABC的面积为常数,已知y关于x的函数图象过点.  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和△ABC的面积. 

6、 画出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求当2

7、炼和掌握用数形结合、借助几何直观求函数取值范围的常用方法.通过第三、第四问,帮助学生在教科书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为高中的函数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利用教材例题,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浙教版数学教科书八年级下册“4.5三角形的中线”有如下例题.  已知: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这是“中点四边形”的问题,当学习了矩形、菱形、正方形后,可对这道例题作如下拓展和延伸.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分别是什么四边形?  当原四边形具备什么条件时

8、,中点四边形会变成矩形,菱形,正方形?  中点四边形的周长、面积与原四边形有何关系?  教师对上面的拓展和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