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29562
大小:1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8
《大国崛起观后感-日本.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国崛起观后感(日本)作为一个中国人,因为曾经那段被日本欺压凌辱不堪回首的悲惨历史,我不是很喜欢日本。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强大的民族。日本拥有发达的科技,一流的人才,较高的国民素质。但是我不明白为何只有弹丸之地、曾经蒙昧落后的日本是如何跻身到世界强国的行列中的。看完《大国崛起》后,我找到了答案。首先他们敢于尝试,善于学习,勇于创新。1853年日本跻身强国之列,然而它经过200多年的闭关锁国只通过长崎一道通商口岸与外界联系,最终被美国的佩里用武力打开了大门。若是中国或许会因民族气节抵抗到底,但出人
2、意料的是日本国民并没有对此深恶痛绝,反而是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佩里的登陆并虚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还有就是在视屏中谈到两个年轻的日本青年,他们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有多发达,于是偷偷潜入了佩里的黑船,这种行为在当时封闭落后的日本按律是要杀头的,但是他们还是这样做了,虽然最后被送下来船,但是他们的勇气、对知识的渴求实在让我敬佩。日本人的这种求学精神让我吃惊但又觉得合情合理。1871年,日本高层组织了一个以岩苍为首的使节团从横滨前往欧克里,沿途考察了12个国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为本国的发展提供了模板。其实
3、日本从建国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唐朝开始,日本就来到中国学习,吸收了中国大量的文化成果,从而走上了以中国为师,仿效中国的道路。而今日本已然是一个强国,但它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却从未停止过,它的国民支柱企业三菱公司,丰田公司,松下公司等都是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然后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现在都成为享誉世界的跨国公司。其次就是注重教育,培养人才。在二战战败以后,日本几乎是一片废墟,但是在短短的20年里经济就恢复了生机与活力,这得益于日本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
4、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提出全国要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在1886年明治政府就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这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纠夫讲到:“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我想这应该是日本崛起的根源。再者就是日本继承了自己优良的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日本人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但是没有照抄照搬,在学习别人的
5、文化的同时也保留了自己文化的精髓,发扬自己民族精神。日本人具有武士道精神,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他们敢于拼搏,勇于创新,善于坚持,乐于学习。片中曾有这样一段话:西服流行的时候,和服被当做最华丽的礼服;酒吧多起来的时候,茶室依然是人们精神的净地;西洋歌剧唱响时,能剧和歌舞伎在走向极致;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我觉得日本能达到这种兼容并蓄的程度和国民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正是其国民的国民意识强,所以在表面上如火如荼光明一片的威信改革之时能保持清醒头脑,有自己的想法,而敢于把这
6、种想法反馈到国家领导那里去。这一点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丘吉尔说过:我宁愿失去一个伦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可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因此我们更不能丢掉自己的文化而盲目的去崇尚西方文化。最后就是日本人那种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他走上强国之列。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富盛名的首相,他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除非不做,否则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根植于日本民族之血液中,此乃日本经历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此种精神的背后是异常谦虚的学习态度,永远不
7、懈吸取他人长处的开放胸怀。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说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学生自居,坚持缴费,学习经营方法,吸取新技术。”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的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在我看来日本人那种虚心求教,勇于改革的精神成就了他们的崛起。打开国门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上强盛的重要一环。我不禁想到我国几百年来闭关锁国的政策,真的让人觉得可悲!今天,我们国家果断的选择了改
8、国开放的强国之路,打开国门、对外开放的政策,虚心学习人类的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国家的优秀经验。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会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的。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回望大国风云,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我行程。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我们要铭记历史,更要总结历史,展望未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