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垃圾论文”应该STOP.doc

黄庆:“垃圾论文”应该STOP.doc

ID:55126474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8

黄庆:“垃圾论文”应该STOP.doc_第1页
黄庆:“垃圾论文”应该STOP.doc_第2页
黄庆:“垃圾论文”应该STOP.doc_第3页
黄庆:“垃圾论文”应该STOP.doc_第4页
黄庆:“垃圾论文”应该STOP.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庆:“垃圾论文”应该STOP.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黄庆:“垃圾论文”应该STOP我觉得垃圾文章的提法本身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但是武先生这篇文章一写,好像很有些为某些擅长写垃圾文章的科学工作者叫冤的感觉,或者说很多历史上很有名的文章经常被人认作是垃圾文章,更有可能的是我们甚至都不敢说某篇文章就是垃圾文章,按照沅陵话来说:人有三截草,不晓得哪截好!是不是垃圾文章都有咸鱼翻身的可能?武先生是搞科技政策和科技现象规律研究的学者,属于比较宏观上发表观点的学科,但是是不是这种宽容态度很适合当前中国科技研究的发展我看未必。而且我个人认为对于在科研一线活动在各个学科最前沿触角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对于自己所熟悉的专业

2、领域判断力不应该离谱到视垃圾文章为宝贝的地步,如果真是这样,这样的研究者水平就很让人怀疑。引用率和文章所在期刊的权威性从来不应该是评价一篇文章的科研水平的标尺,真正的标尺是读者从文章中是否能获得新的知识和灵感启发。如果一篇文章写成实验报告或者完全就是堆砌数据,不说是垃圾文章,起码也是很平庸的文章。严肃的科学工作者理应当从实验结果中总结出某些规律,提出自己的科研观点,这才是真正的科研游戏规则。现在科学本身似乎丧失了这些游戏规则,而是迎合与于政府或者科研机构的科技政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文章发表总量达到世界第一还总感觉患上水肿病的原因,这也就是某些科研

3、小组发了近百篇文章还在世界上没有建立起声望的原因,这也就是某些研究个人发了一堆文章也找不到自己研究特色的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武夷山先生把小学生的习作和《收获》等著名文学刊物上的作品相提并论是不妥的,这不是完全对称信息比较,也不是同一层次的作品比较。我觉得在不同阶段,即便提出的concept很幼稚,但是他思考了,那么就应该承认这个思考结果对于个人的推动作用,这不正是积累的过程?如何把过往的脚印视为垃圾?回到科学语境里来说,我们都不可避免要经历进入‘研究-总结-发表’这个三部曲科研生活初级阶段中发表一些低档次文章,但是如果这每一篇文章中都凝聚了自己

4、的总结和思考,即便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些毫不起眼的工作,当然是不应该被视为垃圾文章的。垃圾文章并不要从它对于大学科的历史贡献程度,也需要从它对个人发展的贡献程度来评价。现在让我们回到同一层次研究来评价垃圾文章,我们不敢说任何文章都会有他的贡献,但是对于某些恶意的重复性研究来说我敢肯定的判断它就是垃圾文章,对于一个小组和个人发表了和他历史发表文章水平相比更差的文章就是垃圾文章。对于诸如国内某些教授做晶体标定就随便发垃圾文章的事理我们更不需要多谈了,我们如果自己愿意对于自己的学术水平要求更高一点的话,那么就应该尽量避免发表对于学术探索无益只是为了项目评职

5、称等交差的凑数文章。文章这样的事情虽然最终是后来人来评价,但是第一评价人只会是自己,第二评价人便是同时代的同行。一篇文章一不能引起自己的自豪感,而不能触发同行的共鸣,三不能吸引后来者的目光,这样的文章只能说是垃圾文章。同学们如果不想将来被人看不起,就不要以后看不起自己的文章,更不要怯怯地说文章是历史评价这样的话。我们的论文数已经很多了,除了数量我们还要质量,我知道这个质量就是大家经常念在口里的高档次期刊,连我的朋友解荣军这样一位在非氧化物荧光粉方面做出不凡成绩的人都不免盼望着和‘纳米’结婚生出JACS, AM,我就知道这个世界我们评价完全被扭曲了

6、。我们在私下里聊一个人的时候只是记住他发了什么样的期刊,而不是他的工作,那和街头大妈见面聊天有啥区别?所以在这个时候还要把垃圾论文发表当作乐趣更是不可思议的表现,我宁愿把平庸的工作扔掉,也不愿因为使用了资源而不得已发表出来凑数。我们可以平凡,但不要平庸。总之,读了武夷山老师‘慎谈’一文,联想到前一段时间科学网上报道的‘07年中国科技论文总量保持世界第二’,我总觉得垃圾文章不是被低估了,而是被泛滥了。这个时候让我们去垃圾文章中找科学精神完全是缘木求鱼,我们任何时候都不缺少认真的科学家,可能缺少的是正确的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我们在肯定低水平工作贡献的

7、同时,更要眼光往高处看,勇于否定自己。敢于骂自己发垃圾文章的人,除非是自嘲,那才是未来可以托付的人;不愿意被别人直言垃圾的,也很难保证不被自己推入垃圾堆的危险。以此文和诸位同勉。又记:现在想起来武夷山老师是从外部科技评价的角度来探讨科技工作价值含量,也就是说对于并不了解科学工作的公众来说如何直观地获得对于某些工作的价值评价。而我在这篇博文中是从科技工作者自身的角度来写,我们自己应该如何评价自己和同行的工作。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科研的价值是可以体量出三六九等,但是很难告诉给公众这些信息。可能这就是一个评价的鸿沟,有时候是完全对立的两极。从徐磊的留言中

8、我突然想到这种区别,树欲静而风不止,科技工作者大概是想安静地搞搞科研,但是外部体制的风向标却不停地旋转。有些人顺风顺水了,有些人专了空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