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控制侵犯行为的途径与方法

论控制侵犯行为的途径与方法

ID:5512548

大小:11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16

论控制侵犯行为的途径与方法_第1页
论控制侵犯行为的途径与方法_第2页
论控制侵犯行为的途径与方法_第3页
论控制侵犯行为的途径与方法_第4页
论控制侵犯行为的途径与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控制侵犯行为的途径与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文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论文题目:论控制侵犯行为的途径与方法学生姓名专业工商管理层次专升本批次学号学习中心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9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论控制侵犯行为的途径与方法摘要:当今国家在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公平公正、正义。而社会公平公正、正义,人类会减少侵犯行为的发生,和谐社会的建立可以避免很多侵犯行为的产生,和谐社会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

2、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为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社会,有效的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避免一些不公平公正

3、因素的存在,从而避免侵犯行为,人类共享和谐社会。关键词:侵犯行为原因预防侵犯1侵犯行为的概述人类社会从来不是太平的,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暴力与战争就从来没有一刻停止过。在悲观主义者的眼睛里,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罪恶的世界,暴力与侵犯遍及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经典哲学家认为,贫穷与愚昧是暴力与犯罪的根源。但即便现在整个世界的文化教育日益普及,经济发展迅猛,暴力犯罪却没因此减少,反而在某写大城市里,人们的安全感不是随城市变革上升,反而显著下降。毫无疑问,全人类都需要社会心理学家在侵犯这一与人的生存、幸福息息相关的问题上做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侵犯:亦称侵犯行为,指有意图的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

4、。侵犯行为的定义:侵犯是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他人的行为;侵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物,它包括了造成的伤害的行为,破坏性的影响以及社会标定的过程。侵犯的定义绝大多数心理学家在定义侵犯时基本赞同如下的描述:“侵犯,是在违背他人意愿的情况下,以伤害他人的肉体或心灵为直接目标的行为方式的总和。2侵犯行为的定义2.1攻击的错误定义虽然,大家都懂得攻击是什么,但要精确的定义,意见又很难达成一致,学习理论或行为专家达成一致的一个定义是:攻击:是对他人的伤害行为。优点:行为本身决定了自身是否具有攻击性。不足:忽略了行为发出者本人的意图,行为发出者本人的意图或动机,对行为是否具有侵犯性是至关重要的。2.2正确

5、的侵犯定义所谓侵犯行为是指有意伤害他人的任何行为。2.3侵犯行为的特点2.3.1侵犯行为是有意图的行为这是首要特点,并对侵犯行为非常关键。如果一个人有意识、有目的的伤害他人,那么这个人的行为就是侵犯行为,不论行为的结果是否造成了伤害,也就是说侵犯行为是有动机指使的。2.3.2侵犯性行为是外显的行为侵犯不是内在心理状态,而是外部表现出来的行为。发怒是一种侵犯的愿望,偏见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他们对侵犯行为的发生起到动机的作用,但尚未构成事实,也就是说,一个人内心有了意图,蓄意伤害他们,如果没有在行为上显示出来,这个人的行为也不能算是侵犯。例:某人企图把另一人推进河里,尽管他心理很想,但没有

6、动手,没有构成事实,也不能算是侵犯行为,但可以说他的侵犯动机是严重的、错误的。2.3.3侵犯行为是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侵犯行为总是敌意性的,不仅指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直接施以暴力,即生理攻击,也指损伤他人的心理,造成心理上的痛苦,即心理攻击。例:造谣诽谤、恶言恶语辱骂他人等。由此可见,侵犯行为可以定义为有意图的、外显的、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以上三个特点必须集中表现在某一个行为上,才能构成侵犯行为,若缺少其中一个特点的行为,可能称不上是侵犯行为。2.3.4侵犯行为的性质社会上发生的大多数侵犯行为都被认为是坏事,但有些侵犯行为是有益于社会的,这就是侵犯行为的社会性质的问题,无正当理由伤

7、害他人的行为,也就是违反了社会准则的行为都属于反社会侵犯行为,犯罪行为都属于此列;反之,亲社会侵犯行为是为了达到群体的道德标准所能接受的目的,以一种社会认可的方式采取的侵犯行为,也就是这种侵犯行为是被社会准则所允许的,也可以说是为社会服务的;介于亲社会侵犯行为和反社会侵犯行为之间的行为称之为许可的侵犯行为。例:自卫行为、裁判责令犯规的选手退出比赛等。虽然侵犯行为具有不同的性质,但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在分析到侵犯行为时,一般都指反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