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08974
大小:121.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4-27
《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参加人员全体教师中心发言人崔敏时间2013年11月12日地点会议室记录人崔敏课题吨的认识过程描述及内容崔敏: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且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些都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王剑: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略有所闻,但接触并不多。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先通过码头装卸货物的情景、通过集装箱、货车运载大宗物品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
2、吨”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提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大白菜、奶牛、猪、水泥、油桶、小学生体重等物体帮助学生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及质量单位的合理运用。张志超:教学吨的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在哪里见过或听过“吨”,教师再适时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一般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时,用吨作单位。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提问:认识了吨,你们想不想知道1吨到底有多重呢?这时教师并不急着揭
3、示1吨=1000千克,而是设计了一项比赛,让学生在拎一拎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几十千克就已经很重了,这时再揭示,像这样的100袋大米才重1吨。这时学生对“吨是一个很大的重量单位”的感触便十分深刻。 冯娟: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新知不断深化的过程,本课的练习与新授部分无法分开,充分体现了在练中学。因为考虑到“吨”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学生对吨、对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时候,我分五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深化“1吨”的观念。集体备课课题吨的认识时间参加人全体教师备课人崔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借
4、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四、教学准备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
5、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3.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
6、的物品质量是1吨。④分组汇报结果。(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3.吨和千克的换算(1)课件出示例8。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1)课本
7、第34页第1题。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2)课本第34页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课本第34页第3题。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4)课本第34页第4题。(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2.课本第34页第5题。集体备课一年级(上)课题摘苹果时间参加人全体教师备课人崔敏教学设计《摘苹果》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
8、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