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研究-论文.pdf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研究-论文.pdf

ID:55061883

大小:152.74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8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研究-论文.pdf_第1页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研究-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l2O·医药论坛杂志2013年12月第34卷第12期JMedicalForumVo1.34No.12December2013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研究杨玉贵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三科,郑州450015摘要: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疗效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基础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基础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结果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在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酶、降黄,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

2、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复方甘草酸苷,肝功能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422(2013)12-0120-02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传染病,最新的乙肝血p,moL/L)恢复正常;②有效:症状、体征好转,丙氨清流行病学数据表明,我国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携带者为0.93亿,年发病达百万人次,严重影响国总胆红素(TBIL)下降至治疗前50%以下;③无效:人的

3、身体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未达到上述改变者。济负担。本文以临床疗效为研究目的,研究了复2结果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疗效,效果满意,报道如下:2.1症状体征治疗前后变化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1资料与方法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表1症状体征治疗前后变化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组别乏力恶心呕吐腹胀四肢无力例,病例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治疗组治疗前4129

4、l639年版)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l例,治疗后7387男27例,女l4例,平均年龄(32±18.2)岁,其中对照组治疗前413O1538治疗后1812132O轻型1O例,中型25例,重型6例;对照组41例,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龄(33±17.7)岁,其中轻型12例,中型22例,重型7例。两组资料性别及年注:对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取检验水准为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5,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后,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1.2治疗方法两组均以维生素c、肌酐等保肝意义。药

5、物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甘2.2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变化见表2。草酸苷注射液,40ml加入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表2肝功能治疗前后变化静脉滴注,每天一次,4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基础治组别AM’ASTTBIL疗4周。1.3观察指标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进行肝功能和肝脏超声,以及血、尿常规检测等一般项目检测。并记录患者相关症状和体征变化:乏力、食治疗后92.34-76.888.44-58.136.6±18.9欲不振、肝区不适、黄疸等和该药不良反应。1.4疗效判断①显效:症状、体征消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6、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恢复注:对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至正常(<40u/L),总胆红素(TBIL<17.12.3不良反应经4周观察,(下转第122页)·122·医药论坛杂志2013年12月第34卷第12期JMedic~ForumVo1.34No.12December2013等明确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肝肌痉挛.降低动脉阻力,改善冠脉血流。减慢心率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血糖、血脂等检查等比较差减少心肌耗氧量的同时增加心肌供氧,改善心肌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供血J。氯吡格雷属噻嗯吡啶类衍生物,

7、其活性表2两组临床疗效情况代谢产物能选择性地与血小板表面腺苷酸环化酶耦联的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促进舒血管物质磷酸蛋白的磷酸化,抑制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不可逆性,能有效降低血注:两组比较,P<0.05。管中血栓形成。对于凝血酶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还具有轻至中度抑制作用。与川3讨论芎嗪合用,降低血栓形成风险,抗血小板二者具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之一,协同增效作用。且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包括初发劳累性心绞痛、恶化劳累性心绞痛、休息中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再发生率以及脑血管意外心绞

8、痛和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及变异性心绞痛。其事件概率低,文献报告_6大规模临床试验已经证发病机制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持续进展导致病变实其疗效及安全性。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闭塞或冠状动脉痉挛及内参考文献皮功能紊乱,斑块破裂脱落、血小板黏附、聚集释[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放血小板因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