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017675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6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及创新精神起了积极的作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既是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历来是一个比较重视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成绩差,不及格的学生都是解决问题能力差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也常发出感慨,无论讲多少遍,学生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只会机械地模仿,要改变这一切,必须重视应用题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
2、一个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关键词】:培养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新课程改革以来,应用题的名称被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多样、问题更具挑战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取而代之。教学目的仍就是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的问题解决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超越具体问题解法和结论,指向策略的形成,这是解决问题的教学区别于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本质所在。教材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多样化。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解答数学问题能力的人
3、”,这就要教师针对实际问题的不同结构特点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从问题本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三方面分析了其“难”的原因;从怎样指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和如何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等方面加以指导,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四个步骤,提高学生解应用题能力。要正确完整地解答一道应用题,一般要经过审题、分析、列式解答和检验这四个步骤。在这四个步骤中,审题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分析是关键;列式解答是重点;检验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一)、审题弄清题意,这是解答应用题的必要环节
4、。一般,应用题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已知条件部分。二是问题部分。只有弄清了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要求的,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由于语文知识较少,观察能力差,因此在审题时,经常出现审错题的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一般可采用以下几个措施。1.掌握审题的步骤理解一道应用题的题意,一般需要从粗到细、从整体到部分的认识过程。根据这个认识过程,要求学生认真地读题。第一遍初读,对题目有初步印象;第二遍应逐句逐字读,重点理解每个词、术语和句的实际含意;第三遍连贯起来读,重点掌握
5、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对于低年级学生,还可运用提问方式帮助他们熟悉这个审题步骤。例如: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审题时,提问顺序如下:(1)这题叙述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事?(2)题目第一个条件是什么?(3)题目第二个条件是什么?关键词是什么?(离去)(4)题目第三个条件是什么?关键词是什么?(又来)第二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的关键词有什么区别?(5)问题是什么?2.借助示意图在审题中,应用题里经常出现一些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句子。如果借助图形,就有助于对应用
6、题的理解。如:杨大妈家的养鸡场有公鸡50只,母鸡是公鸡的2倍,养鸡场一共有几只鸡?公鸡50只母鸡50×2只∨养鸡场一共有几只鸡?这道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不是很直接明白,但通过示意图可清楚看见母鸡的数量,因此,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3.及时找出干扰性已知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仔细阅读、认真分析题意的能力,常常会有意出现有多余条件(指多余的已知数)的题目,这时认真审题就可发现应用题的结构是否完整,是否有多余的条件。例:小华有8本书,借给小明同学5本,小亮卖了2本书,小华还剩几本书?这样看来,题目中的小亮卖了2本书
7、就是一个多余条件了。在这个题目中它只是一个干扰性的已知数。(二)、分析应用题的数量之间关系,确定解题方法。我们在指导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时候,首先要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然后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就是寻找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只有确定了这些数量关系方能确定解题方法。例:张大伯家的院子里有30只母鸡,12只公鸡,院子里有多少只鸡?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就是分析母鸡只数、公鸡只数与所求的院子里的鸡的只数具有怎样的关系,很明显鸡的只数里包含有母鸡只数和公鸡只数。因此就得出:母鸡
8、只数+公鸡只数=鸡的只数,那么已知鸡的只数和母鸡只数,能不能求出公鸡的只数呢?已知鸡的只数和公鸡只数,能不能求出母鸡的只数呢?在大量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学生的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也就是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部分数。在学生初步掌握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每种数量关系都是有三个数量组成的。这三个数量是有机地、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