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006137
大小:1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6
《张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银川实验小学.金凤校区张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课文结构严谨,层次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一、抓准切入点,紧扣“中华不振”,整体解读文本。细读文本,课文有17个自然段,全文有一个支点,那就是“中华不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因为“中华不振”。课堂上,我就是抓住这个切入点组织教学的。“
2、中华不振”成了我解构、重组、整合本文的一条主线。抓住这个核心线层层教学,让每一个文字因为“中华不振”而立在学生眼前,活在学生心中,让学生在品读课文中表现“中华不振”的语句词,从而体会到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二、抓住“特写镜头”,落实思维、语言、情感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课文第8自然段是体现“中华不振”的特写镜头,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的要点,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点。因此,我把这一段作为我教学中的一个突破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研读此段,让学生的心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层层推进的情感。课堂
3、上我指数名学生读此语段,然后不失时机地加以追问: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这个妇女的亲人可能是她的什么人?三个“可能是”的排比句的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的匣子,说得十分动情,学生的愤怒之火已被点燃,朗读一次比一次好,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着力剖析文本语言,洞察内心情感,深入感悟文本。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体会洋人、中国巡警、围观的中国人三种人物对被轧死亲人的妇女出乎常人的态度,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中华之不振,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周恩来当时的心情。对这一事件的深深触动,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周恩来
4、的内心世界,也才能领会周恩来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三、走进文本,挖掘文本,进行补白。分组想象画面:1、我仿佛看到那个衣衫褴褛的妇女,______地哭泣到:“______________。”2、我仿佛看到那个大个子洋人_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仿佛看到中国巡警_______地训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还看到在场的中国人,__
5、_______。他们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创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情境进行补白,同样也可以缩短学生与文本内容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排除阅读障碍,使学生走进文本,正确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中华不振”走进当时的场景。理解中华落后,遭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四、不足:1教师只关注了周恩来目睹中华不振的句子,忽视了耳闻中华不振。应该让学生好好品读课文第1——6自然段、,这样更能整体解读文本。2文本补白与小练笔重复,应重新设计练笔主题。3教师应在平日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积累运用能力的培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