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山地的形成.doc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山地的形成.doc

ID:54997688

大小:7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5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山地的形成.doc_第1页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山地的形成.doc_第2页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山地的形成.doc_第3页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山地的形成.doc_第4页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山地的形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山地的形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山地的形成(限时4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某地质研究小组在我国一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分布区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得到了下图所示数据:甲、乙、丙三处为探测点位置,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面的海拔(单位:m),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m)。据此回答1~2题。1.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  )A.东北地区       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2.乙处地形可能属于(  )A.向斜谷 B.背斜谷C.向斜山 

2、D.背斜山(2015·乌鲁木齐一诊)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据此完成3~4题。3.甲处属于(  )A.向斜成谷 B.向斜成山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4.若在Y2处钻30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Y4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  )A.25m B.35mC.55m D.65m(2015·北京市东城区统检)读图,回答5~6题。5.图中(  )A.

3、①处为向斜 B.②处断裂上升C.③处为火山 D.④处断裂下沉6.图中地区依次经历的地质作用是(  )A.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侵入、侵蚀作用C.地壳运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侵蚀作用D.岩浆侵入、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2015·唐山模拟)2012年12月17日,四川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右图为万达高速公路穿过川东山区的景观图,回答7~8题。7.该路穿越山区时不呈“之”字型,而是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其原因主要是(  )①

4、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②减少所经聚落,减少拆迁量③缩短公路里程,节省建设投资④减轻生态破坏A.①④ B.②③C.③④ D.②④8.影响万达高速公路施工的最大障碍是(  )A.资金 B.地形C.技术 D.移民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9.影响A地区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C.冰川作用 D.风力作用10.关于图中湖泊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火山口处的淡水湖B.主要靠积雪融水补给C.河流水和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源D.湖盆的形成与外力作用有关下

5、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列地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A.奥陶系 B.下石炭统C.五通组 D.下二叠统12.图中地质结构反映了该地经历了(  )A.水平张烈和外力侵蚀B.水平挤压和外力沉积C.水平张裂和外力沉积D.水平挤压和外力侵蚀二、综合题(共52分)13.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G上层覆盖的沉积岩比F上方的沉积岩厚,原因是什么?(8分)(2)判断图中B、C、G、F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从新到老)。(8分)(3)该地区曾经历过

6、哪些地质作用?(8分)(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G处还是F处?(4分)14.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4分)(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6分)(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6分)(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可否发现有石油储存?为什么?(6分)(4)近年来,图中河流A河口海水倒灌现象出现频率增加,可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答案1.B 2.A 第1题,根据“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分布区”可推知该区域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7、第2题,根据图文资料绘制如下示意图,从而判断出乙处为向斜(岩层向下拗陷)形成的谷地。3.C 4.C 第3题,在地下同一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的砂岩的形成年代比Y1、Y4处取得的砾岩老,即岩层两翼新、中间老,属于背斜构造。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是谷地地形,因此属于背斜成谷。第4题,从图中可知,Y2的海拔为160~170m,钻30m到达该水平面,该水平面的海拔大约为130~140m。Y4的海拔为180~190m,Y4离该水平面的距离大致为40~60m,因此最有可能是55m。5.A 6.B 第5

8、题,①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②④两地不位于断裂带;③地花岗岩为侵入岩。第6题,图示区域首先由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后来地壳运动造成岩层弯曲(褶皱);又经过岩浆侵入作用切断原有沉积岩层,最后岩层顶部受外力侵蚀形成图示地貌。7.A 8.B 第7题,①自然因素: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不利的自然条件。②社会经济因素:资源、聚落分布决定的运输需求、运输效率、技术因素等条件。第8题,平原地区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较小,但要注意少占耕地。山区对交通线建设的制约性较强,一般选择较平坦的地区。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