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目标的设定并非越深越好.doc

课堂目标的设定并非越深越好.doc

ID:54972941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5

课堂目标的设定并非越深越好.doc_第1页
课堂目标的设定并非越深越好.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课堂目标的设定并非越深越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目标的设定并非越深越好 近日,在网上读到某位专家对《竹影》一课教学现状的批评:“我到网上查了查有关《竹影》的教案,发现多数教案锁定的教学目标是两个:1、童趣,2、中西画之别。这些教案中的实际教学内容安排与其教学目的未必协调,此事我们且不论。单看这两个教学目标,首先就会发现它们与作者的写作意图不符。”从这位专家的语气中,我们不难感觉到,他对《竹影》一课的教学现状很不满意。的确,和专家教授相比,我们在理论素养、文化视野、艺术敏感等方面都无法望其项背。因此,我们对课文的解读没有专家教授的解读有深度,这是事实。然而,

2、我们面对的是中小学生,专家教授面对的是大学生、研究生,这也是事实。教学实践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更是事实。我们来看看专家的真知灼见:“愚以为,丰子恺先生在文章中已经把主旨告诉读者了。他说:‘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作者重点说的是艺术和美与童稚活动之间的联系,举的是孩子画竹影与国画相关的例子,西画不过是拿来做陪衬的。作者不是在一般地写童趣,而是在写与艺术和美相关的那部分童趣;作者也不是在全面介绍中西画的差别,

3、而是通过这种比较,把孩子们画的竹影与国画的审美趣味挂起钩来。”专家的理解是正确的,《教师教学用书》也是这样解释的。然而,对教材的解读并不完全等同于课堂目标的设定,要注意,此课的教学对象——十一二岁的初一学生。凡事过犹不及,课堂目标的设定并非越深越好,需要达到怎样的深度,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以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为例,如果教学对象是小学生,讲“精神虐杀”,就不如讲兄弟间的情谊更为恰当;如果教学对象是初中生,讲鲁迅的“儿童本位观”和“文化原罪感”,就不如讲“精神虐杀”更为恰当;如果教学对象是高中生,讲鲁迅的

4、“儿童本位观”和“文化原罪感”则更为恰当;至于大学生、研究生,教授专家则当从更深的层面去探究挖掘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课堂目标的设定还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对课文的感性认识,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则更关注对课文的理性分析,要求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

5、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从这个角度来看,将《竹影》的教学目标锁定在”童趣“和”中西画之别“这两点上也是合理的。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6、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对某篇课文的深刻理解,而是促进学生解读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上得以提高。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要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俗地讲就是“摘桃子,要让学生跳一跳”。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拔苗助长的做法都只能是无效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切实际的深度解读有百害而无一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