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与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docx

《廉颇与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docx

ID:54965791

大小:14.73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25

《廉颇与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资源描述:

《《廉颇与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廉颇与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茅台高中班良芳今天开始了文言文单元的教学,带着同学们一起疏理了本单元的史传文学,均是人物传记,而且都是历史上或者文学史上的有名人物,有关这些人物的故事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如何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不放过基本字词句的翻译的基本原则下,设置一些有辩论色彩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或许可以激发学生亲近文本的热情.本着这样一个考虑,我对<廉>一课从三个小故事上做文章: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中,请同学们讨论这一故事的理亏一方是秦王还是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一节中,让同学们思考"秦王为之一击缶"背后的国家背景政治利益的深义;在"负荆请罪

2、"一节中,让同学们体味廉颇及时反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人性优点,就第一个小故事,在"完璧归赵"一节中,让同学们讨论,这一环节谁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此一节不设置唯一答案,只要能自圆其说便可成立,并将王世贞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提供给学生,深化学生对问题的全面而理性的认识.如果说是秦王理亏的话,可以从秦王第一次派使者前去赵国讨要和氏璧时即可看出秦国的霸权与贪婪,再从秦王第一次看到和氏璧的表现(大王传之以示之美人及左右)可看出秦王的傲慢与无礼,由此可以推知,即使秦王斋戒五日,设九宾礼于廷,最终割让十五城的约定也会在秦强大的国力威胁下成一纸空文,从这个角

3、度讲,和氏璧归赵当然是理所应当的了.另一方面,如果蔺相如理亏的话,则应该把握住秦王在蔺相如的一番言谈之后的一系列行动方面:当蔺相如要求秦王斋戒五日,设九宾礼于廷时才将和氏璧给秦,秦王照做了,当蔺相如最终没有如约交璧秦王估计最终不能因一璧之故绝两大国之交,放弃治罪蔺相如的表现可以看出秦王是一个有政治眼光的国君,既是一个有政治眼光的国君,那么也绝对不会因为一个和氏璧违背割城的约定,从这个角度来看,蔺相如应该有理亏的一面.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就打破了传统意义对蔺相如的分析与看法,在蔺相如身上有了新的意义,也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传统篇章可以说

4、注入了一剂活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