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942459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4
《重点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自我检测试卷 豫教版(附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乡镇(街道)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绝密★启用前重点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自我检测试卷豫教版(附解析)题号知识基础积累运用口语交际阅读习作总分得分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9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3、请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在试卷密封线外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基础知识(共5小题,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1、与《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的启示不相符的一项是()
2、。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B、抓住当前,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C、志存高远,抢抓机遇D、机会多的是,不用急于定夺2、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字或正确的读音(用“∨”表示):1、离间(jiānjiàn)计是多采用造谣挑拨的方式使亲密无间(jiānjiàn)的人彼此之间(jiānjiàn)产生间(jiānjiàn)隙。2、一(yìyī)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yíyi)阵哄(hōnghòng)堂大笑。3、乱(哄哄洪洪轰轰)的屋子里响起了老村长(宏洪哄)钟般的声音。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思援弓缴而射之。援──2.孰为汝多知乎?汝──3
3、.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严峻──4.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见微知著──4、词语积累。(1)说明某种道理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示看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示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示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龙,是中华民族
4、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了一种文化。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带有“龙”字的成语,都表示赞颂和祝福。二、积累与运用(共4小题,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1、根据提示或情境填空。1、把下面的名言或诗句补充完整。(1)言必信,()。《论语》(2)()全不怕,要留()在人间。(于谦)(3)()一更,()一更,聒碎(),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2、我很喜欢旅游,每到一处总免不了感慨一番。攀上闻名于世的泰山之巅,我不由得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
5、__等成语;漫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我禁不住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诗句;月夜散步,品尝着春山月夜空旷宁静之美,我不由得想到王维“,”。的绝妙诗句。3、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许多老师对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血,你由此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名言(诗句),以此表达你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2、在括号里填上带点词语的反义词。1、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竟越发增强,丝毫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 )。2、天空逐渐暗下来,原来清晰的景物,一下子都变得( )起来。3、京
6、张铁路的提前竣工,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给藐视中国人帝国主义者一个沉重的( )。3、按课文内容填空。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__________,思_____________而射之。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____________的人,能比较_____________,会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3、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_______________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________、_________、和_
7、_______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获得了_________。4、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练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桃花心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不得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