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养殖技术培训)

黄颡鱼养殖技术培训)

ID:5477264

大小:555.5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7-12-13

黄颡鱼养殖技术培训)_第1页
黄颡鱼养殖技术培训)_第2页
黄颡鱼养殖技术培训)_第3页
黄颡鱼养殖技术培训)_第4页
黄颡鱼养殖技术培训)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颡鱼养殖技术培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武汉通威黄颡鱼养殖技术培训—宋勇(市场三部)一、认识黄颡鱼:1、黄颡鱼的形体及药用价值:2、黄颡鱼的分类及分布:3、黄颡鱼的生活习性:4、黄颡鱼的繁殖习性:二、黄颡鱼的养殖技术介绍:1、技术介绍:2、操作要点:3、池塘养殖:4、精养高产技术要点:目录三、养殖话黄颡鱼要注意的事项:四、黄颡鱼的病症与发病原因:五、黄颡鱼病的预防和治疗:一、认识黄颡鱼:1、黄颡鱼的形体及药用价值:(1)形体:黄颡鱼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俗称:戈牙昂公咯鱼嘎鱼咯咯噎黄腊丁,央丝,黄骨鱼,电猫鱼。英文名:Yellowcatfish。体长,腹平,体后部稍侧扁。

2、头大且平扁,吻圆钝,口大,下位,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须4对,大多数种上颌须特别长。无鳞。背鳍和胸鳍均具发达的硬刺,硬刺尖带有毒性,刺活动时能发声。胸鳍短小。体青黄色,大多数种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各鳍灰黑带黄色。(2)药用价值: 性味:甘、平,微毒。 功用:利小便,消水肿,祛风、醒酒。宜食:适宜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脚气水肿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者食用;适宜小儿痘疹初期食用。《本草纲目》:“煮食消水肿,利小便。”姚可成《食物本草》:“主益脾胃和五脏,发小儿痘疹。”忌食:根据前人经验,为“发物”食品,故有痼疾宿病之人,诸如支气管哮喘,淋

3、巴结核,癌肿,红斑狼疮以及顽固瘙痒性皮肤病者,忌食或谨慎食用。忌与中药荆芥同食。《日用本草》:“发风动气,发疮疥,病人尤忌食之。”《随息居饮食谱》:“甘温微毒,发痘疮。”《本草纲目》:“反荆芥。”选方:(1)水气浮肿(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黄颡鱼3尾,绿豆1小杯,大蒜头1个,水煮烂,去鱼,食豆,并喝其汤,不能用盐。(2)累痢溃烂:黄颡鱼1尾,剖去肠杂,纳入蓖麻子20粒,黄泥封固,放炭火中煅存性,去泥,研细末,以菜油调涂,一日2次,用前先以食盐水洗涤拭擦患处。(此方亦可用治下肢溃烂。)黄颡鱼涎来源:为黄颡鱼皮肤中分泌的粘液。出自《本草

4、纲目》:“黄颡鱼涎,翅下取之。”归经:肺;肾经。用法用量:内服:入丸剂,适量。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刮取其皮肤分泌的粘液,鲜用。功用主治:《日用本草》:“治消渴。”2、黄颡鱼的分类及分布:(1)岔尾黄颡鱼:吻短。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中部。体无鳞。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刺与背鳍刺等长,前、后缘均有锯齿。脂鳍短。臀鳍条21~23。尾鳍深分叉。鼻须全为黑色。”为江河、湖泊中常见鱼类,尤以中、下游湖泊为多。营底栖生活。食昆虫、小虾、螺蛳和小鱼等。个体不大。分布于长江水系。(2)江黄颡鱼:(硬角黄腊丁、江颡)头顶覆盖薄皮。须

5、4对,上颌须末端超过胸鳍基部。体无鳞。背鳍刺比胸鳍刺长,后缘具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也有锯齿。腹鳍末端达臀鳍。脂鳍基部稍短于臀鳍基部。臀鳍条21~25。为底层鱼类。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尤以江河为多。主食昆虫幼虫及小虾。最大个体2市斤左右。分布于长江和珠江水系(3)光泽黄颡鱼:(尖嘴黄颡、油黄姑)。吻短、稍尖。须4对,上颌须稍短,末端不达胸鳍基部。背鳍刺较胸鳍刺为长,后缘锯齿细弱,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带锯齿。腹鳍末端能达到臀鳍起点。脂鳍基部短于臀鳍基部,臀鳍条22~25。尾鳍深分叉。江湖中、下层生活。食水生昆虫和小虾。4~5月在近岸

6、浅水区产卵。生殖时,雄鱼在水底掘成锅底形圆穴,上面覆盖水草,雌鱼产卵于穴中,雄鱼守候穴旁保护鱼卵发育。个体不大,常见体长为80~140毫米。分布于长江水系。(4)瓦氏黄颡鱼:(硬角黄腊丁、江颡、郎丝、肥坨黄颡鱼、牛尾子、齐口头、角角鱼、嘎呀子)。在分类学上属于鱼鲶形目,鲿科鱼类,在中国长江、珠江、黑龙江流域的江河、与长江相通的湖泊等水域中均有分布,均能形成自然种群,瓦氏黄颡鱼是中国江河流域水体中重要的野生经济型鱼类。瓦氏黄颡鱼喜栖息于江河缓流江段及江河相通湖泊水体,底栖生活,其肉质细嫩肉、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丰富,极受消费者欢迎。瓦

7、氏黄颡鱼比黄颡鱼大的多,最大个体可达1kg以上。3、黄颡鱼的生活习性: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之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该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食性,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

8、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小型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到了寒冷季节,食物中小鱼较多,而底栖动物渐渐减少。规格不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