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超经典习题.doc

伴性遗传超经典习题.doc

ID:54766221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1

伴性遗传超经典习题.doc_第1页
伴性遗传超经典习题.doc_第2页
伴性遗传超经典习题.doc_第3页
伴性遗传超经典习题.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伴性遗传超经典习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的第三节《伴性遗传》1说教材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伴性遗传》这一节,以人的色盲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与前面的受精作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密切相联系。在本章中有着总结和应用的重要地位,而且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偶重要的作用。因此学好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1.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以人的色盲为例,通过多媒体展示色盲症的遗传家系图,掌握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和特点。从而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

2、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1.3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伴遗传的规律和特点。学生虽对伴性遗传的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遗传的规律和特点仍不是很了解,又由于高中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事物探究有热情,但往往目的性不强,对过程、结论的探究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本节课把探究伴性遗传的规律和特点作为重点。1.4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以,作为伴性遗传的典型代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2说教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

3、行教学:(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2)精心设疑激趣,以趣激学的教学方法。(3)培养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3说学法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因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自主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4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对教法和学法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在上这节课时,我先用色盲检测图的画面,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展示的是什么样的内容?”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了解到有些人能清楚得看到画面,而有些人却分辨不出来。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分析原因。同时结合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例子,比较它们在男

4、女患病比例上的不同,提出“为什么有些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问题。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就让我们来学习‘伴性遗传’吧!”这样使学生处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产生价值取向,注意力开始集中起来,准备主动积极投入新问题的解决过程。2.学习新知首先请同学们熟悉伴性遗传的概念。继而提出“伴性遗传到底有何特点?是怎么遗传的?”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然后以人类红绿色盲为例,具体分析伴性遗传。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我以小故事的形式讲述了红绿色盲症的发现过程并让同学讲述自己的感悟,从而领会到“认真的态度的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的思想。本节课的重点的通过分析人

5、类的红绿色盲的遗传现象得出它的遗传特点和传递规律,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我用一张有关红绿色盲的家系图,让学生观察它的遗传现象,并且提出一系列问题,步步为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及特点,即: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并且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由于此时学生已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经教师的点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愉快地完成了师生间的互动。然后再给出几张家系图,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从第一张家系图上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色盲患者,提出疑问,还有没有其他情况呢?给出一张表格,让学生根据表现型写出相对应的基因型,再分析这张表格,提出疑问:为什么染色体

6、只位于X染色体上。配合直观的板书分析原因,巩固了染色体形态结构及等位基因的知识,作到了知识的迁移。根据这张表格,再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婚配的六种情况,从中选出四种方式来具体探讨,然后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黑板写出其中一种遗传方式的图解,我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每一种婚配方式的出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致病基因的传递路径,即:男性患者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他的女儿,再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这就是经典的交叉遗传。同时看到第一代和第三代致病而第二代则为表现型正常的携带者,由此得出隔代遗传这个特点。这样就总结出了人类红绿色盲的特点,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这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7、,那么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呢?通过这个反问句过渡到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学习。同样通过表格的形式得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到此为止也就可以回答本节开始的问题探讨了。对于这一知识的学习,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在师生主客体角色的互换中得以解决的。通过对其他伴性遗传的认识了解到伴性遗传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学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由此过渡到了“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这块内容。通过芦花鸡的例子以及上述讨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