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iratory-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合理使用-黄建安

respiratory-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合理使用-黄建安

ID:5475005

大小:456.50 KB

页数:74页

时间:2017-12-13

respiratory-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合理使用-黄建安_第1页
respiratory-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合理使用-黄建安_第2页
respiratory-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合理使用-黄建安_第3页
respiratory-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合理使用-黄建安_第4页
respiratory-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合理使用-黄建安_第5页
资源描述:

《respiratory-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合理使用-黄建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合理使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建安1一、合理使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2存在保健式用药,特别是医院的工作人员,不检查白细胞就服用抗生素。一般用抗生素要用72h以上,才能反映抗生素的疗效。氟喹诺酮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大肠杆菌耐药,平均耐药率为30%~50%,最高达80%。金属类内酰胺酶和一般内酰胺酶不一样,一般内酰胺酶的活性中心为丝氨酸,通过丝氨酸和抗生素结合发挥作用。金属类内酰胺酶活性中心为半胱氨酸、组氨酸等,必需借助二价离子,才能激活。金属类内酰胺酶产生菌,都是不大常见的,如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脆弱拟杆菌。最近发现绿脓杆菌、沙雷氏杆菌也能产生,所以要警惕。

2、3目前我国的实验室条件差,也是合应用抗生素的不利因素。加强抗生素管理,引导大夫合理应用抗生素。细菌产生耐药是因为我们广泛大量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压力下产生的对策,如产酶或变异。世界范围内住院病人中用抗生素者占30%,美国占20%,而中国占67%~80%。预防用药指征不强。对某些地区进行联合监测细菌耐药是很必要的,如果100%耐药,即使是经验治疗,也不能在这个地区使用。4二、有关临床用药的几个概念5抗生素治疗临床疗效:基本目标细菌学疗效:最佳目标6抗菌活性主要参数:最低抑菌浓度(MIC:mg/L;抑制标准数量细菌(105/mL)所需的最低浓度(overnight)最低杀菌浓度(

3、MBC;杀灭99.9%接种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最低浓度,通常需要在培养的2,4,6,以及24小时测定)均根据体外培养结果MIC50、MIC90MBC50、MBC90优点:评定抗菌药物对感染病原体抗菌活性7缺点:不能说明杀菌活性的时间长短MBC:杀菌活性率,不能表示是否提高浓度杀菌效率MIC:不能提供是否有抗生素接触后产生的持续抑制作用,点估计。PAE(抗生素后效应)PA-SME(抗生素后亚MIC效应)PALE(抗生素后白细胞增强作用)8折点(breakpoint):描述对细菌的敏感、中介和耐药药物浓度,也就是使用标准剂量后感染部位所测定到的浓度(通常以血浓度来表示)。敏感:使用

4、抗生素后细菌的MIC值低于其局部的药物浓度,预计用标准剂量的抗生素后有效。耐药:使用抗生素后细菌的MIC值高于其局部的药物浓度,预计用标准剂量的抗生素后无效。中介:用高于标准剂量的抗生素后,有可能出现临床疗效,如:感染部位是尿路,抗生素大部从肾脏排出时。9抗生素后效应(PAE)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PAE的机理可能因药物清除后,药物在细菌靶位仍长时间结合,而致细菌非致死性损伤、恢复再生长时间延迟所致。PAE相当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菌恢复对数生长期时间差。PAE的影响因素:细菌的种类和接种量、抗菌药物种类和浓度、细菌与药物接触时间

5、、联合用药等。10抗生素后促白细胞效应(PLAE)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后,产生非致死性损伤,由于细菌形态改变,可增加吞噬细胞的识别、趋化和吞噬作用,从而产生抗菌药物与吞噬细胞协同杀菌效应,使细菌恢复再生长时间延长。PLAE在体内、体外均可延长PAE,是抗生素体内PAE时间较长的主要机制。CraigWA.EurJClinMicrobilsInfectDis,1993;12(Suppl1):6-811三、抗生素PK/PD意义12抗生素药代学/药效学关系分类根据抗菌药物抗菌作用与血药浓度或作用时间的相关性,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杀菌作用与临床效果与药物浓度相关。

6、时间依赖性:抗生素的杀菌作用随抗生素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加。与时间有关但半衰期或PAE较长:此种分类也为不同药物依据PK/PD参数设计给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13不同抗生素浓度杀菌曲线14浓度依赖性药物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等。其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可以通过提高Cmax来提高临床疗效,但Cmax不能超过最低毒性剂量,对于治疗窗比较窄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尤应注意。用于评价浓度性药物杀菌作用的参数主要有:AUC0-24/MIC(AUIC)Cmax/MICSBAFBA等15AUIC指给药24h内的AUC与MIC比值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

7、类药物对G-杆菌的AUIC应至少125SIT-1h,对G+球菌分为30SIT-1h。(SIT:seruminhibitorytitre)SchentagJJ.JChemother1999Dec;11(6):426-39ListerPD.etal.JAntimicrobChemother1999Jan;43(1):79-8616Cmax/MIC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Cmax/MIC至8-10之间,临床才能达到较高有效率。17时间依赖性药物多数β-内酰胺类、部分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等。抗菌作用与同细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