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740287
大小: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0
《2019年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A卷 赣南版(附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乡镇(街道)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绝密★启用前2019年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A卷赣南版(附答案)题号知识基础积累运用口语交际阅读习作总分得分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9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3、请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在试卷密封线外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基础知识(共5小题,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1、辨字组词。嫌()
2、驰()辨()洋()谦()弛()辩()痒()2、按要求填空,你一定行的。“巷”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能组成词语()。“漫”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到处都是;③不受约束,随便。(1)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马鞍踢下楼去。字意是()(2)瞧,盆子里的水漫出来了。字意是()3、选择合适的汉字填空。厨橱震振()窗()艺()柜()奋()颤()慑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至少有两千年了。画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直接引用。B
3、、《烟台的海》一课是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写海上景观的。C、“春种一粒粟”中的“种”与农具“耙”有关。D、《夹竹桃》的作者是著名学者季羡林,题目中的“夹”应该读成“jiá”。5、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积累与运用(共4小题,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1、按要求写句子。1、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都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改为双重
4、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顶碗少年表演后,全场响起了掌声。(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五根手指团结一致。五根手指成为一个拳头,根根有力量。(用合适关联词合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六
5、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到了和田维吾尔族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到了腊月,人们早早地准备好了吃的、穿的、用的。(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外阅读积累。1、《青铜葵花》是作家_______的作品,书中葵花的爸爸是个_______家。2、《三国演义》中“三绝”指的是____
6、__、______、______。(填人名)3、《夏洛的网》作者是美国的______,夏洛是一只______。4、《今天我是升旗手》中主人公______出生在一个______家庭,爸爸“六一”节送给他的礼物是______。3、先把下面的名言警句补充完整,再写出你平时积累的一句名言。(1)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________一齐烧掉,我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只有那些________的人,才能_________
7、黑夜,_________光明。(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练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桃花心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不得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