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730931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0
《民和二中高三语文周考试题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和二中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三次周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答案:D解析: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2.答案:A解析: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礼节或仪式,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于的事项。这里对象使用错误。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敢去。这是贬义词,这里情感色彩不对。不绝如缕:
2、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局面危急。这里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3.答案:A解析:B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不合语境。C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望文生义。D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不合语境。4.答案:B解析:钟爱指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适用范围较小,一般不用于物品。喜爱适用范围广。纷纷扬扬指(雪、花、叶等)飘洒的多而杂乱。洋洋洒洒则指①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②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显然洋洋洒洒不合语
3、境。“暗香浮动”来自林逋的《山园小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此处化用,不可改动。“犹如”与“好像”没有必然的区别,但根据语境,用“犹如”更好。5.答案:D解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因为骆驼本来就比马大很多,即使这个骆驼是饿死瘦死的,骨架子还在那儿,还是比马要大。引申为在一方面有特别特长的人,即使在这方面突然到了穷困的地步,也比一些在这方面刚出炉的人强,主要是指经济上的象征。弥漫:①充满;到处都是:烟雾弥漫|黄沙弥漫的山野。②漫远:路途弥漫。即时:立即。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6.选C。这是一组考"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高考题。A项前面说"能不能培养出",后边说"也是根
4、本任务",那么不能培养出也成了根本任务了。犯了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B项前面是"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后面说"能否继承并发扬",同样犯了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D项"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挽救失足青年"可以,"培养失足青年"就讲不通了。7.选D。这是一组考"关联词不搭配"的高考题。A项"之所以"应和"是因为"搭配。后半句应改为"是因为它具有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的优点"。B项应为"以……为"的格式,应改由本土向以太平洋……为中心"。C项"不管"义同"无论"、"任凭",和"都(总、总是、也)"搭配,"不管"应改为"尽管","尽管"义同"虽然",和"但是(可是、却、而
5、、仍然)"搭配。8.选D。这是一组考"否定不当"的高考题。A项"一忌"和"不可"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等于说睡前要恼怒。应去掉三个"不可"。B项"防止不再发生"等于让它再发生,应去掉"不"字。C项"无时无刻不"等于"时时刻刻都",应把"无时无刻不忘"改为"时时刻刻不忘"或"无时无刻不在"。9.选A。这是一组考"不合逻辑"的高考题。B项"宣传画"也包括"图片",不能用并列连词"和",应改"和"为"等"。C项同时"冒着酷暑和严寒"不合逻辑。D项平均分只有一个,或去掉"平均"或去掉"都"。10.选A。这是一组考"语序不当"的高考题。B项关联词在主语前,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在主语后,前
6、后分句主语相同。应把"如果"放在"人们"之后。C项应改为"是深受家家户户欢迎……"。D项应为"就陆续有人……"。二.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三.语言表达题(共9分)1.答案示例:夜空的流星,并不因为明月及在眼前而收敛光辉;深秋的枫叶,并不因为秋天的萧杀近在眼前而放弃展示它的艳美;隆冬的青松,并不因为积雪的打压而弯下它高傲的身躯。2.答案①首届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5月23日在北京拉开帷幕,②它的主题是“传承民族文化、沟通人类文明、共建和谐世界”,③它由中国非物质
7、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政府、国务院文化部承办,④这是我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节庆活动。3.答案(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指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