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730008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0
《我对藤野先生一文的理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首先,我想说一说鲁迅。很长一段时间里,对鲁迅我总感觉难以言说。原因比较复杂,从客观的方面来讲,有两个。其一,多年来语文教学中对鲁迅作品机械与僵化的理解,将鲁迅脸谱化为一名斗士,或者贴上某种标签,这种简化的解读方式极大地损害了鲁迅本身的意义,也使得中学生在面对鲁迅的时候不能有更为真实的感受,甚至产生反感。其二,鲁迅作品本身的艰涩也是一个原因。因为所见愈深,所知愈广,鲁迅作品中意味深长的地方便愈多,如果要将鲁迅的作品作为寻常作者的文章一般解读,这确实意味着对鲁迅的降低。因为鲁迅太丰富了,也太深刻了,在我们企图走近鲁迅的时候,经常变得无所适从。其次
2、,我想说说我的这堂课。鲁迅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冷峻。这种冷峻是通过他的作品、他的言说方式带给我们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自在暗中看一切暗”。那面对十三、四岁的中学生而言,如何读鲁迅呢?我很赞成钱理群教授的话,他说:“在跟中学生一起读鲁迅的时候,其着力点,便在于鲁迅作品的温暖。”在我读先生的作品时,也更偏爱那个饱含温情的鲁迅,偏爱那本《朝花夕拾》。我也总想到,在那个寒冷的冬日先生离开绍兴后,此生再也没有一次踏足故土,而《朝花夕拾》恰恰是先生在异地回望故乡时,对过往生活的一种反顾。反顾童年,发现了鲁迅的天真、可爱、淘气、好玩,这些东西,正是一个人内心
3、深处最为隐秘的心灵密码,使我们最大程度地接近了真实的鲁迅。“反顾”仙台时期的留学生活,“藤野先生当年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从自我生命的底蕴里,寻找光明的力量。《藤野先生》是一篇中学语文的传统课文,要讲出新意,恐怕很难。而对于十三、四岁的中学生来说,要读懂这篇文章里蕴含的情感却又不易。依照王荣生教授对语文教材选文的四种类型的界定,鲁迅先生的作品,无论基于何种理念的何种教材,都应该享有“定篇”的待遇。明确了鲁迅先生作品的选文类型,我们就应该按照其“定篇”的本性,合理地设计教学。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每每面对鲁迅的作品,却出现了两难境地:教
4、师感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最难教、学生感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最难学。如何克服鲁迅先生作品教与学的困难呢?这是我们语文教师都应该反思的问题。回到《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从“定篇”的本性出发,进行合理地设计,或许可以对此状况有所改观。《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出自人教社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选文都为文学类作品,内容上讲述的都是名人的人生当中一段难忘的经历。《藤野先生》一文思想内涵丰富、语言表达精妙,当我们在执教时,却发现在主题理解上、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分歧颇多。这就给我们教师备课时带来很大难度。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呢?正如王荣生所说两个方面:合宜
5、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是合宜的教学内容,即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鲁迅先生自己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么写’。”那么语文名篇里也全部隐含着“教什么”。“可一篇课文可教的东西越多,教师在设计时往往越无所适从,越容易抓不住重点,越容易被人指为‘教错了’。”一篇名著就像一棵大树,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面面俱到。那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确定最有价值的教学点呢?一是教师自身对于文本的理解,二是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即我们常说的“学情”。首先谈谈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藤野先生》一文向来作为我们解读鲁迅先生“弃医从
6、文”、研究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重要依据,是学术界作为阐释鲁迅先生思想发展的重要文献。但对于十三、四岁的中学生而言,这样的理解容易吗?按照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每每执教时讲到这里学生总是糊涂的,在他们眼里鲁迅先生的作品好像是一部天书,怎么读也读不懂。反观我们的课堂,这就说明是我们教师自己在鲁迅先生和学生之间划了一道长长的银河,学生觉得很难跨越。那么哪种文本解读是最适合学生的呢?我赞同钱理群教授的观点.钱理群教授说:“在我看来,《藤野先生》就是写自己的恩师的,是《朝花夕拾》里人物系列(《范爱农》《阿长与〈山海经〉》等)中的一篇,这一点不应有什么怀疑。
7、”阅读全文也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篇纪念性回忆文章,不仅以藤野先生的人名入题,还详细描写了藤野先生的外貌、性格等特点,尤其介绍了先生对“我”不同寻常的帮助,最后表达了强烈的怀念之情,是典型的怀人文章。再从单元教学内容来看,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是一些回忆性作品,记叙了作者们的一段难忘经历,《藤野先生》一文放在这个单元中也是如此。同时它与八年级上册选自《朝花夕拾》的另一篇怀人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也一样。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课的教学点把它确定为一篇典型的纪念性文章,按照“定篇”选文的教学要求进行“熟知经典”、“了解和欣赏(理解和领会)”。在阅读这篇
8、文章时,我发现文本内在的一个矛盾处——藤野先生仅是一位普通的医学教授,况且鲁迅先生后来也弃医从文,为什么二十年后,鲁迅先生给这位普通的教师评价如此之高呢?这可能也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