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水教案.doc

煤矿防治水教案.doc

ID:54727885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0

煤矿防治水教案.doc_第1页
煤矿防治水教案.doc_第2页
煤矿防治水教案.doc_第3页
煤矿防治水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煤矿防治水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矿井防治水培训教案培训目的:加强职工井下防治水知识培训内容:井下探放水的重要性、条件和原则。一、井下探放水的重要性井下探放水是指矿井在采矿过程中运用超前勘探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顶底板、两帮和前方的含水构造(包括陷落柱、含水层、积水老空等水体和导水通道的具体位置、产状等),并将水体中的积水疏放出来。在井田范围内,经常会存在充水的小窑老空区、断层裂隙、含水层等水体和导水通道等,当采掘工作面接近或触及它们时,就可能引发地下水突然涌入矿井巷道、硐室或采掘工作面,导致透水事故,给矿井安全生产和井下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危害。为了消除这些隐患,应该在采掘生产过程中采用

2、探明工作面前方水情的方法,确定工作面推进前方有无水患威胁。所以应该贯彻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防治水原则。二、采掘工作面探放水条件当采掘工作面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必须进行探放水,确认无透水危险后,方可前进: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时;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3.打开防隔水煤(岩)柱放水前;1.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2.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3.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4.采掘破坏影响范围内有承压含水层或含水构造、煤层与含水层间的防隔水

3、煤(岩)柱厚度不清可能突水时;5.接近有积水的灌浆区时;6.接近其他可能突水地区时;一、探放水的原则井下探放水应根据水量的多少、其补给水源的补给量的大小、矿井现有排水能力和疏干水后可解放煤炭资源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达到安全、经济、合理的目的。探放水的原则,总得来说包括以下“五先五后”。1.先探放后开采的原则当矿井井下含水体不在地面或井下重要建(构)筑物下面,与其他含水层和地表水没有水力联系,排放积水体时不会过分加重矿井排水经济负担,积水体下又存在大量煤炭资源待解放时,为了彻底消除开采时的水患威胁,必须采取积极探放的办法,将积水提前疏放出来,再进行

4、开采。2.先隔离后探放的原则如果矿井井下含水体与地表水或其他地下含水层有着密切的水力联系,能在雨季接受大量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充;含水体水量很大;水质酸性大;疏放积水后产生地面环境破坏等,为了避免矿井增加长期排水费用,应该对这种积水体采取先设法阻断其补给水源或减少其补给水源,然后又再进行探放水。如果矿井阻断补给水源或减少其补给水源给水量困难很大,生产矿井必须留设防隔水煤(岩)柱,使含水体与生产区隔离开来,待矿井水体下采煤技术成熟后再回收防隔水煤(岩)柱。1.先降压后探放的原则对于矿井水量大、水压高的积水区,应先从煤层顶、底板岩层打穿放水孔,把水压

5、降下来,把水量减下来,然后再沿煤层打钻探放水。2.先封堵后探放的原则当矿井含水体被其他强含水层或其他大水源有水力联系的水体所淹没,含水体有很大的补给量时,一般应该先封堵出水点,然后再探放水。3.有掘必探的原则凡对采掘工作面上下左右及前方水患情况有疑问的地点都必须进行探放水,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受勘探手段和对客观事物认识能力限制,对地下含水条件掌握得还不是那么清楚,不能确保没有水害威胁,这样就需要先推断出水害疑问区,当采掘工程施工至疑问区一定距离时,必须进行探放水工作,以探明情况或疏放积水,确保安全生产。矿井防治水培训教案唐安煤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