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724041
大小:27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0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本课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教学主备人:周建平一、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年齡在13—14岁之间,他们活泼、好动,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判逆性等性格交织在一起的时期,他们单纯热情、可塑性强,但自我抑制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喜新猎奇;此阶段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协调性和灵敏性不够,力量和耐力较差。二、教材分析: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中《跨越式跳高》是锻炼身体的一个较好的内容,它技术简单,对发展身体的灵敏,协调性和直肢力量、弹跳力等都有良好的效果。另外,加上使用的场地设备要
2、求不高,在一般学校容易开展;本课为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是在上节课建立动作表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动作要领,达到巩固和提高阶段,并在小学跨越皮绳的基础上发展跳跃能力。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和技能:熟练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提高跨越式跳高能力,发展学生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弹跳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运动兴趣,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团结互相、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四、教学策略设计:本课突出以育人为宗旨,健康为第一的指导
3、思想,以“奥运通往2012”3为主题,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兴趣、自主、创新为语调,发挥体育课多功能的作用。在教学中,采用按兴趣分组和个人水平分层学练的教学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向奥运健儿学习,为国争光的热情,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寓练于趣,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提高技术和运动能力,促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的发展;在技术教学中,采用教师提出目标和任务,按学生个人水平,自主分组,互教互学,互助互练的教学方法。课前要准备场地和器材,跳高挂图1份。五、教案班级:八年级学生:男24人、
4、女36人执教:周建平2011年5月教学内容1、跨越式跳高2、兴趣活动3、游戏学习目标1、提高跨越式跳高能力。2、发展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运动兴趣。3、培养创新、协作精神。场地器材1、蓝球场一个,跳高平地一块。2、跳高架4副,跳高平4根,体操垫8张,跳高挂图1份,长跳绳3条,小足球4只,实心球6只,矿泉水瓶(装上沙)20个,录音机一台。体操棒49根。教学顺序棍棒操→(跳高⇔兴趣活动)→游戏→放松动力顺序时间达成目标学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练习一8′1、培养优良的组织纪律性,集中注意力。2、充分活动身体各部分关节,
5、提高学习兴趣。3、运动量由小到中。1、课堂常规2、队列练习:错肩行进。3、棍棒操:①伸展运动②踢腿运动③体转运动④体侧运动⑤全身运动⑥跳跃运动4、跨越棍棒1、教师提出课的内容及目标。2、发口令。3、带练棍棒操。4、示范。5、配音乐。1、学生集队。2、队列练习错肩行进。3、集体练习棍棒操。4、自由组合,2人为一组,跨越棍棒。二10′1、提高跨越式跳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3、运动量由中到较大。跨越式跳高的练习1、出示教学挂图2、提出练习目标3、巡回指导1、自由学练,依个体水平选择高度的练习。2、有秩序地练习
6、注意安全。三10′1、发展各项运动的技能。2、活跃身心,发挥特长,感受运动的快乐。3、培养创新互助的意识。4、运动量由中到较大。兴趣活动:1、打保龄球;2、跳绳3、足球1、启发引导:要求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互相学习,有所发展。2、巡回指导1、自主选择活动项目,积极参与。2、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互助协作。足球跳绳保龄球3四8′1、发展跨越障碍的能力,提高灵敏,协调等素质。2、培养运动兴趣。3、培养奥运精神。4、运动量较大游戏:迎奥运通往二0一二1、讲解放游戏方法规则。2、示范3、配音乐1、学生分成4组,每人持一根棍
7、棒。2、听哨音后向前跑、跨钻遂道路用棒组字二00八五4′1、放松身心2、运动量较小1、踏跳步放松2、师生评价1、示范与引导2、配音乐3、评价1、围成圆圈踏跳步放松,捶背放松。2、评议课的运动生理负荷1、平均心率130±5次/分2、强度指数1.6—1.73、练习密度:45%以上六、课后反思:本课主要特色是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学“有的放矢”,把握了学生层次,采用分层次递进教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发展学生不同特长。针对学生在学习体育时兴趣的差异,采
8、取有效的措施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并逐渐向志趣方向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课在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放面做得不够完善,存在着好坏分明的现象;在时有撘配一练习次数一练习的难易程度等方面没有调控自如。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完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照顾,克服分组形式公开化,避免学生产生被歧视的感觉,使每个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